1. 资产总计等于负债加上所有者权益。
2. 利润是收入减去费用的结果。
3. 资产和费用的恒等式可以扩展为:资产加上费用等于负债加上所有者权益加上收入。
4. 会计账户的期末余额可以通过计算期初余额加上本期增加的发生额,然后减去本期减少的发生额来得出。
5. 采用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时,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总和必须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总和。
6. 余额试算平衡法要求,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与贷方期初余额合计相等,同时借方期末余额合计也必须与贷方期末余额合计相等。
7.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可以通过计算银行存款的实际余额,减去已收但未入账的企业款项,再加上已付但企业未收款项来得出。与此类似,银行对账单的存款余额也需进行相应的调整。
8.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需通过比较应收款项的期末应提减值余额与“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若为借方余额则减负数)来计算。
9. 使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存货单位成本时,需将月初库存存货成本与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及数量进行加权平均,再除以月初库存存货数量与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10. 存货发出时的成本为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乘以存货单位成本。
11.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可通过将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乘以存货单位成本来计算得出。
12. 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时,存货的单位成本需根据原有结存存货成本和本次进货的成本进行加权平均,并除以原有结存存货数量与本次进货数量之和。
13.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是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乘以本次发出前的存货单位成本。
14. 月末存货的成本结构中,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可通过本月购货的金额及数量减去销售的成本进行计算得出。
15. 毛利率为销售毛利与销售净额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
16. 销售毛利是销售净额乘以毛利率得出的。
17. 销售成本为销售净额减去销售毛利得出。
18. 期末存货成本的计算需考虑期初的存货成本、本期购货的成本以及本期销售的成本。
19. 商品进销差价率的计算涉及期初和本期的商品进销差价与商品售价,通过比较得出百分比。
20.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是本期商品销售收入乘以商品进销差价率得出的。
21.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需从本期商品销售收入中减去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得出。
22.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计算涉及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以及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23. 使用年限平均法计算年折旧额时,需将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再除以预计使用年限,并乘以原价得出年折旧额。
24. 年折旧率的计算为预计使用年限的倒数减去预计净残值率得出。
25. 月折旧率是年折旧率除以12得出的。
26. 月折旧额的计算基于固定资产原价和月折旧率进行乘法运算得出。
27. 工作量法中,单位工作量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率及预计总工作量进行计算的。
28. 某项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为其当月工作量乘以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得出的。
29. 双倍余额递减法中,年折旧率是固定资产原值的两倍除以预计使用年限得出的。
30. 折旧额的计算基于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折旧率进行乘法运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