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浏览网络视频时,我遇到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我们应更注重广度还是深度的探索?
事实上,广度和深度的界定并不清晰,然而在我看来,倾向于深入钻研某领域更具价值。当我们在某一领域深耕至无人能及的境地时,社会自然会赋予我们无可替代的地位。
虽然我提倡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读完所有的书籍。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如何最大化利用时间并提高阅读效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阅读了《给忙碌人士的高效阅读法》后,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进行有效阅读的见解。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精简和专注成为了获取知识的关键法则。过多的选择有时会让我们陷入迷茫,甚至在面对琳琅满目的选择时选择放弃。
比如,当我们想阅读一本心理学的书籍时,书架上的选项繁多,我们可能会陷入“选择困难症”。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并理解生活中的规律,我们会发现,无论是购物还是阅读,同一类别的最佳选择往往不会超过七个。这也是商家营销策略的一部分。
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好书比盲目阅读多本无用书籍更加重要。为了选到最适合自己的书籍,我们可以运用“知识树原理”,这将大大提高我们的选书效率。
知识并非由孤立的知识点构成,而是由同一学术圈内的人们共同讨论、相互联系、不断完善而形成的。我们可以将某一领域的知识视为一个知识树。其中,树根代表开创者,树干代表发展补充者,树枝则是分流者,每个小知识点如同树叶,而节点则是由历代作家和思想家构成。无数这样的树构成了我们繁茂的知识森林。
在《给忙碌人士的高效阅读法》一书中,作者提到,要迅速了解一个知识领域,我们应该先从该领域的开创者、分歧者、综合者的书籍入手。
你是否经常在阅读后很快忘记内容?我认为制作思维导图或阅读笔记是必要的。单纯的输入没有输出是不完整的,而输出过程也是一个整理和锻炼的过程。
例如,当我阅读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时,我知道他是存在的奠基人。通过进一步搜索,我发现加缪、萨特等也是主张存在的人。我们可以顺着这条线索筛选出那些重复或冗余的书籍。
(下图是我为《百年孤独》制作的五位一体思维导图。我稍作调整,将师徒和对手关系融合在一起。大家可以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
茨威格曾说:“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这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除了我之前提及的方法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高效阅读方法等待我们去探索。欢迎大家一同分享你们的经验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