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制度修订版
1. 目的阐述
为全面反映公司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及时提供决策所需的关键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并最终提升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财务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界定
本制度详细规定了公司财务分析的评价指标、分析内容、分析方法和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及其下属的所有业务部门。
3. 管理规定详述
3.1 财务分析的时限
每月财务报表出具后的5个工作日内,必须完成对应的财务分析。
3.2 财务分析的方法
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与因素分析法进行财务分析。
3.3 财务分析的要求及内容
财务分析必须对当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资金运用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为确保分析的准确性,需对非当期计入当期的损益、当期未计入的非常规账务调整等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并计算累计影响数后,再进行当期实际情况的评价。
3.3.1 利润分析
(1)解析本期利润的完成情况及构成,对于亏损的情况需详述原因。
(2)进行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的测算,以利于保本经营的分析。
3.3.2 销售分析
(1)详析当期销售商品的收入构成,明确畅销与滞销品种,为公司产品结构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2)半年度或年度销售情况的总结,基于本期订单、合同及签约概率,预测公司未来销售指标的完成程度,并附上预测依据。
3.3.3 成本与费用分析
(1)剖析产品成本结构,阐明本期生产成本的特点及异常情况,评估内部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并提出降本建议。
(2)分析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的增减变动,与计划数及前期实际数对比,详述变化原因,并针对业务招待费、佣金进行单独分析。
3.3.4 存货分析
(1)通过产值核算现有成品周转天数,评估库存量是否合理、能否满足销售需求,以及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库存积压。
(2)分析原材料储备对后续生产的保障情况,并对在产品中存在的异常成本进行说明。
3.3.5 偿债能力与营运能力分析
(1)通过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及经营风险大小。
(2)通过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揭示公司应收账款的现状。对于大额欠款客户需详细说明,同时对重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
此外还需分析企业营运能力,通过各项财务指标如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评价各公司经营状况。
3.4 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3.4.1 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简要评价公司当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产量、产值、质量及销售等方面的情况,并与上年同期水平进行对比。
以下各项依次类推,详述各分析点的具体内容及格式要求。
3.5 指标说明及计算方法
(1)详细列出各项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及说明,如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流动天数、销售利润率、负债比率等,并解释各项指标的平均占用额的计算方法。
年度财务分析则需将公式中的时间单位调整为全年,并使用年度的累计数据进行计算。
3.6 报告的签名与提交
(1)财务分析报告需由公司负责人和填表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2)各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需在每月10日前提交至财务部,一式两份,保持报告的整洁和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