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的春末,重庆市杨公桥地区的地下书市完成了它的迁徙之旅。这不仅是地理位置的变迁,更是对一座城市文化记忆的重新安置。
对于爱书之人而言,渝碚路上的杨公桥地下书市无疑是一座宝藏之地。这里曾是山城最大的二手书交易市场,承载了无数人的回忆与故事。
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前进,这座有着20余年历史的地下书市逐渐成为了安全隐患。自2018年末起,搬迁工作便已悄然展开,原定于2019年末完成的任务因原因而推迟到了当年的末尾。
杨公桥书市的消失已成定局,但它在主城心中的地位与影响却是不可磨灭的。从第一本二手书被装入箱中运走的那一刻起,重庆主城区的二手书交易市场格局就已悄然改变。
除了杨公桥,重庆主城曾有三处规模较大的二手书交易市场。如今,位于菜园坝的地下书市也已消失,仅剩石桥铺交易城的二手书市仍在坚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书籍交易形式正逐渐被人们冷落。线上购书平台的不断完善使得线下书店的空间受到挤压。即便石桥铺二手书市幸免于再次的城市建设之变,也难逃市场逐步萎缩的命运。
在沙坪坝区联芳桥17号,一家名为赏阅的书店却为重庆二手书业带来了新的希望。这家书店与传统的书店不同,它更像是一个仓库,书籍随意地放在书架上,没有显眼的店头。它的主要客户并非来自当地,而是来自线上。
赏阅书店的老板陈先生在2012年开始涉足二手书交易。他经历了从学习淘书到独立经营的过程,逐步将业务拓展到线上。现在,他的书店虽然小而偏僻,但却通过线上渠道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读者。
陈先生坦言,在二手书交易行业中,选书是一项技术活。在杨公桥、石桥铺等地,淘旧书的竞争激烈。有的书商选择寻找新的地点继续经营,而有的则选择完全转向线上。随着多抓鱼等平台的崛起,线上个体二手书商的获客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在重庆,二手书店的经营模式多种多样。除了依靠线下集聚效应获客的石桥铺二手书市外,还有通过地段获客的、搭建线店全网卖书的以及走个性化、景的网红之路的等等。尽管这些书店都在努力寻找生存之道,但它们都未能完全满足作为读者的我心中的期望。
曾经在日本旅行时,我曾被当地的二手书店所吸引。那里的书店地段优越、空间宽敞、书籍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虽然价格低廉却仍能盈利经营。
现在的重庆虽然还没有出现这样的完美二手书店,但像赏阅这样的书店仍然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在那里我以低廉的价格买到了心仪已久的《苍茫的时刻》等书籍。
在翻阅其中一本书时我发现扉页上的一首赠言诗。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二手书店的独特魅力——它们不仅是书籍的交易场所更是文化记忆的传承之地。
你是否也有在二手书店的特别经历?你又是如何看待二手书店在未来的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