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银正式公布了2022年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评估的详细结果。此项结果明确了部分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情况:部分保险公司在风险意识上较为薄弱,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未达预期水平,同时在运用风险管理工具的能力以及风控人员配备上存在不足。
保险业中重要的功能监管内容——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SARMRA)的实施,对于提升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及强化行业风险防范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评估概述:2022年,银对多达70家保险公司进行了SARMRA的现场评估,包括产险公司27家、寿险公司31家、再保险公司8家及集团公司4家。
经过分析,这些保险公司平均得分达到77.44分,相比以往评估有了微幅上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首次参与评估的人保集团、太保集团、平安保险集团和联团等四大集团公司。在其余的66家公司中,有40家公司评分上升,占比60.6%,而评分下降的公司占39.4%。
在具体的得分情况上,80分以上的公司占到了41.4%,而从行业整体来看,保险集团的平均分较高为80.37分。具体到不同类别的保险公司,其平均分存在细微差异,如产险公司平均分为74.89分,寿险公司为78.7分,再保险公司为79.73分。
虽然从整体上看,各家保险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都有所进步,但在2022年的评估中也出了一些问题。
- 部分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过于依赖监管规定,未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部分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对风险管理不够重视,导致风控部门人员配备不足。
- 非标资产的管理难度较大,穿透式管理未完全落实到位;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依然存在不足,使得在运用风险管理工具上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深入剖析与探索:尽管以上所述的种种问题已经在多个监管报告中得到反映,但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这无疑对监管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各保险机构应吸取教训,承担起主体责任。
为了更好地应对风险并确保行业的稳健发展,各保险公司应积极推动风险减量服务。这种服务强调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专业的风险管理方法,主动介入被保险标的的风险管理过程,从而降低发生的概率。这样不仅有助于减少社会总风险量,还能实现消费者、保险公司和社会之间的共赢。
银已经发布《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倡导各财险公司从以往的“损失补偿功能”转向“风险减量功能”。通过更主动地管理风险、实现从“险后”补偿到“险中”响应及“险前”预警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对保险行业及其客户有着深远的影响。
技术驱动与创新路径:以安环家平台为例,它利用20年的安全生产技术行业数据积淀与风险因子数据库等资源开发出集“风险辨识、定量管理、实时预警和减量服务”于一体的安全技术方案。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服务和供应链积累进行数据分析与应用场景构建可实现风险管理与客户服务的有效匹配从而推动精准数智化风险减量方案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