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之境地,别有一番深意:
第一重境,心中忐忑,渴望摆脱孤独,唯恐被人遗弃;
第二重境,能于静寂中安顿心神,专心致志于所行之事、所思之理;
而最高之境,是在独处中,寻得真我,与内心对话。
梭罗,正是那抵达独处最高境界之人。
他以《瓦尔登湖》一书,为无数孤独的心灵带来了治愈。翻开书页,我们得以窥见梭罗的两种生活状态。
一是他在都市人群中的生活,虽衣食无忧,却感到困顿与迷茫,对人生疑虑重重;
另一种则是他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自给自足,虽无人相伴,却活得自在舒心。
他那种宁静悠然的生活态度,让我深刻理解到,只有远离人群,才能寻回生命最本真的样子。
人之所以感到迷茫,多是因为身处人群之中,为求得认同与肯定而失去了自我。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迷失了方向,急切地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同和社会的认可。
他们钻进人群里,试图通过他人找到人生的方向,正如作家勒庞所言:“人一到中,为了获得认同,就会抛弃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越深入人群,他们越会迷失自我,变得更加盲目与平庸。
梭罗在去瓦尔登湖之前,也曾努力跻身人群,追求世俗的成就。当时的正处于经济上升期。
他忙碌于应酬,挣得了不少钱,却感觉不到真正的快乐,生活里毫无乐趣。
经过深思熟虑后,梭罗决定投身自然,过上独行的日子,不再随波逐流,争名逐利。
他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感慨道:“人的心灵需要自由,而真正的自由来自对自我的寻找。”
很多人为了名利,步履不停地跟在别人后面雕刻自己。
当你真正融入人群时,你会失去本来的模样,自然也就越活越迷茫。
离人群远一些,允许自己与众不同,你便能于特立独行中找回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离人群越远,离自己就越近
梭罗远离人群后,来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建造了一栋属于他的小屋。
他的小木屋独立在湖畔林间,四周荒无人烟。最近邻居也在一英里之外。
在这里,他可以尽情享受无人打扰的时光。
他开垦荒地、种植瓜果蔬菜;他漫步松林、聆听风吹过的声音。他与日月为友、与自然为伴。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终于治愈了迷茫,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黑塞曾言:“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
人只有在独处时,才会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与其被欲望裹挟、在最繁华处迷失自己,不如远离尘嚣、深居简出。
在一个人的时光中让心静如平湖,便能透过它照见最真实的自己以及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