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我们将从不同维度解析产品中的信息引导设计方式。以“是否会打扰用户”为出发点,我们将探讨两大类别的设计原理及其应用场景。
在界面输出的设计中,信息的引导方式至关重要。依据用户操作的影响程度,我们可将信息引导分为两大类:非干扰型与干扰型。接下来,我们将直接深入探讨各类引导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非干扰型引导,即不会对用户的当前操作产生直接影响。此类引导通常包括提示栏、提示框、浮层/气泡、信息push、徽标等。
适用场景:如长时间展示信息、内容公告或需要用户完成某个操作的提示等场景。它们有助于保持用户操作流畅,且不影响其他正在进行中的操作。
具体来说,提示栏通常固定显示在界面顶部或nav下方,用于向用户反馈及时信息,操作后才会消失。
而提示框则会在用户完成某个操作后出现,显示操作结果,并可提供取消或撤回的选项。这类提示框通常显示在页面底部,自动消失后,用户体验更为流畅。
徽标通常出现在页面元素上,以圆点、数字、文字等形式提醒用户有新内容或更新。根据其类型,可以分别强调信息的数量或进行简单的提醒。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手段,如使用特定情境的动效或音效,增强信息引导的效果和吸引力。比如,使用重力感应的陀螺仪优化视觉引导,或利用声音和震动来加强用户的操作反馈。
干扰型引导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断用户的操作流程。例如,对话框和下拉菜单等。
适用场景:这些引导方式常用于提醒用户、确认操作、多选操作等场景。尽管可能会对用户操作产生一定干扰,但其强烈的引导性常常能快速捕捉用户注意力。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引导,我们都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需求和用户体验来选择合适的引导方式。并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对用户的打扰,同时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达。
信息引导的设计是一门艺术,需要平衡信息的传达与用户体验的保持。通过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场景,我们可以选择最合适的引导方式,从而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和效果。
不论公司是否有自己的设计规范,我们都应始终保持对产品整体视觉和交互体验的统一考虑。避免因过多的样式而影响用户体验。
希望本篇内容能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在产品的信息引导设计上更上一层楼。
相关资源与进一步学习:
系统性地学习产品设计:推荐访问相关在线课程与教程。
案例分析:可参考BAT等大型公司产品设计案例,深入剖析其信息引导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