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格、购买数量及总价的计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商品单价、购买数量及总价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在探索过程中构建“单价×数量=总价”的数学模型,并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描述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运用数量关系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理解概念
(一)认识单价
1.初步理解单价的含义
比较一下,谁买的更便宜?
周末,小明、小刚和小亮三人都在文具店购买了笔记本。小明花费了30元,小刚花费了40元,小亮同样花费了40元。
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感受到比较单个笔记本的价格是公平的。
解释:这单个笔记本的价格在数学上被称为单价。
(二)认识数量和总价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单价。那么5本、8本又代表什么呢?
这是购买笔记本的数量。
那么30元、40元又是什么呢?
这是购买所有笔记本所花费的总金额,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总价。
二、观察比较,构建模型
1.这是一张超市购物小票。
从这张小票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购买的商品以及每种商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种商品,并用一个式子表示其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汇报结果,并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三、回归生活,巩固应用
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1.先回顾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然后填写下表。
2.一箱可乐60元。
(1)如果一车装6箱,那么每车可乐的总价是多少?
(2)如果每箱可乐有6瓶,那么每瓶可乐的单价是多少?
3.妈妈买了4瓶饮料,共花费8元。如果买这样的12瓶饮料,需要多少钱?
四、类比抽象,感悟模型
无论研究什么与购物有关的问题,都离不开研究单价、数量、总价及其之间的关系。
1.齐声朗读三组关系。
思考:它们之间有联系吗?(一乘二除,所以我们只需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即可。)
2.为什么用单价和数量来计算总价使用乘法?因为单价是每个、每支、每包、每千克、每平方的价格,相当于每份有多少,数量相当于有几份,总价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乘法的数学模型进行解决。例如,购买水果、蔬菜、日用品等都可以运用这个模型进行计算。请同学们课下留心观察,细心研究,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它们。 p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它们。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