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承载历史与情怀的匠心传奇——“双合成”的辉煌故事
一根简单的扁担,托起了百年的沧桑,两个人的共同努力铸就了大业。这正是“双合成”名称背后蕴含的寓意,以其简约而深刻的特点脱颖而出。
进入八月,太原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月饼的诱人香气。在这其中,作为晋式月饼的领军企业,“双合成”早已在七月中旬便完成了各门店月饼的更新工作。
自1828年起,双合成便开始其不凡的旅程。连续二十三年,其月饼被赞誉为“名饼、金牌月饼”。双合成的月饼主要分为蛋月烧、晋月烧、苏月烧和新月烧四大系列。其中,以郭杜林月饼为代表的晋月烧,见证了双合成的百年传承。
“郭杜林”晋式月饼源自明朝末年,至今已有三百九十四年的历史。其独特的口感特征如酥、绵、利口、甜香、醇和,使其在世人心目中享有盛誉。经过清朝和民国时期数代匠人的不断传承与创新,其制作技艺日湛。郭杜林月饼的制作有着严格的要求,如用特定的“三七水”和面,面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制饼过程中,揪面剂和抓馅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烘烤时,技师需凭借嗅觉和触觉精准感知炉温,掌握烘烤时间。这些独特的面点技艺使郭杜林成为晋式月饼的鲜明代表。
在众多的月饼中,郭杜林不仅是双合成传承的象征,而蛋月烧则展现了双合成的创新精神。为满足部分顾客对传统月饼油腻感的厌恶,“双合成”推出了轻盈的蛋月烧。通过将蛋糕制作技艺融入饼皮制作中,双合成成功创造了这款与众不同的月饼。
针对蛋月烧的持续创新并未止步。经过近百次的尝试和不断精进的饼皮技艺,如今的蛋月烧已达到绵软、松酥、即化的特点,与其它晋式月饼形成鲜明对比。
在不断追求创新的“双合成”也注重传统口味的传承。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双合成潜心研发,不仅丰富了蛋月烧的口味,还推出了如“红豆乳酪”、“奶茶啵啵”等新潮口味的蛋月烧以及“青稞红豆”等低糖健康月饼。这些举措全面满足了山西人的口味需求。
在对“双合成”门店的一次走访中,我们注意到一位105岁的爷爷。他回忆道,自从他年轻时起就在双合成购买月饼,见证了双合成的成长与变迁。对于他来说,有双合成的中秋才是真正的团圆。
“双合成”月饼不仅是一种情怀的体现,更是传承与创新的结晶。这家老字号食品公司,以扁担为起点,历经一百多年的时代变迁。它以传承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始终如一地为北方消费者提供值得信赖的产品。它已成为具有影响力的食品生产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