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与控制——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一、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
(一)标准成本及其分类
1. 含义
标准成本,是通过技术测定等方法预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能达到的目标成本。它是根据产品的耗费标准和价格标准预先计算的产品成本。标准成本主要用于控制成本开支和衡量实际工作效率。
2. 标准成本种类
- 理想标准成本:在生产过程无浪费、机器无故障等假设下制定的最优成本水平。
- 正常标准成本: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具有客观性、现实性、激励性等特点。
(二)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是成本控制中广泛应用且有效的方法。它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对比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揭示成本差异的原因和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管理。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包括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组成。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是上述各项标准的总和。
三、预备知识——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用于分析各因素对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程度。此方法有助于理解成本构成的细节,便于找到成本控制的重点。
四、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
(一)成本差异含义
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实际成本与相关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超支差异指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的差异,节约差异则是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的差异。
(二)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包括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价格差异是材料实际价格与标准价格的差异,用量差异则是实际用量与标准用量的差异。通过计算和分析这些差异,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材料成本的情况。
(三)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可分解为效率差异(量差)和工资率差异(价格差异)。这些差异的分析有助于识别效率和工资率变化对成本的影响。
(四)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采用两差异法和三差异法进行分析。两差异法将总差异分解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而三差异法则进一步将能量差异细分为产量差异和效率差异。这些分析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管理固定制造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