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果,亦称黄皮、黄枇、黄檀子等,源自华南及西南地区,拥有逾1500年的栽培历史。
因其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用价值,且可加工成果脯、果酱等美食,黄皮果在民间被誉为“果中之宝”,深受消费者与种植户的喜爱。在福建、两广、云南、四川等地,其种植面积广泛,且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
了解黄皮果
植物学特征
黄皮果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度可达10米以上。其幼枝、花轴、叶轴及嫩叶片下脉上均生长着集集成簇的短毛和长毛,散发出独特的香气。其羽状复叶由5至13片小叶组成,互生,呈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
伞状圆锥花序开放时,花呈白色并散发。浆果球形或扁圆形,长1.2至3厘米,颜色从淡至暗,表面覆盖着密毛。黄皮果每年4至5月进入花期,而果期则在6至7月,从幼果到成熟所需时间相对较短,大约15天内即可成熟。
主要栽培品种
黄皮果的地方品种繁多,大致可分为甜黄皮和酸黄皮两大类。甜果多用于鲜食,而酸果则更适合深加工。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栽培品种。
郁南无核黄皮果呈椭圆鸡心形,单果重9至10克。其果皮和果肉呈橙红色,肉质结实且嫩滑。大鸡心黄皮则具有均匀饱满的外观,单果重8至10克,其肉质且味甜微酸。广西无核黄皮则以其长圆形的果实和独特的无核特性而闻名。
黄皮果栽培技术概览
园地选择要点
在选择园地时,应优先考虑背风且坡度较小的区域。土壤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充足的有机质以及完善的排水功能,以确保黄皮果的良好生长。
苗木定植技术
在定植时,应选择主干直径不小于0.6厘米、高度在25至35厘米之间、直立不弯曲且根系发达的健壮苗木。定植的最佳时机是在春季和秋季。在定植前,需进行树穴的风化处理,每个树穴的尺寸应为100厘米×100厘米×80厘米。
定植过程中需对苗木进行修剪,保持根系的舒展,并在栽后灌以定根水或薄淋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根施型。
幼树管理要点
对于幼树的管理,重点在于适时施肥。新梢萌发后即可开始施肥,应以氮肥为主,配以磷肥、钾肥和镁肥,并配合淋施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此外还需注意水分的合理管理以及树形的培养。
结果树管理策略
在结果树的管理中,需注意施肥、水分管理以及修剪等方面。特别是在花果期,应结合叶面追肥以提升坐果率和保果效果。
病虫防控措施
黄皮果的常见病害包括溃疡病、煤烟病、炭疽病及根结线虫等;而常见的虫害则有木虱、白蛾蜡蝉、潜叶蛾、蚜虫及介壳虫等。针对这些病虫害,需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保障黄皮果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