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求的定义
在经济学领域,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特定时期内,于某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而在供应链管理的背景下,我们赋予了“需求”更丰富的内涵。
独立需求指的是在未来某一时期内,根据特定的价格水平和质量要求,客户对于某种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与能力。企业通过客户的询盘、订单等方式,可以获取到独立需求的相关信息,并通过预测方式预判并形成需求计划和供应计划。
而相关需求则是企业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即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或服务时所产生的对其他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企业会根据一定的逻辑,将独立需求进行拆解,形成一系列下层多级原材料、部件、组件或服务的需求,并据此制定供应计划。
以生产投影仪的企业为例,客户对投影仪的需求即为独立需求;而构成投影仪的各个部件,如外壳、集成线路板、元器件等,均为相关需求。客户因维护维修等需要而对镜头或电源线等所谓的“服务件/维修配件”产生的直接需求,也可能转变为独立需求。企业在预测和制定需求计划时,需综合考虑最终产品及其构成部分的需求,以及服务件的需求。
(二)需求特征
将历史需求以时间为横轴绘制成图形,可以发现需求具有多种不同的走势特征(见图1-1)。
图1-1(a)显示需求围绕一根水平线上下随机波动,这种稳定的需求特征反映了需求的相对平稳性。
图1-1(b)中需求沿着一根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往上增长,揭示了需求的持续增加趋势,这种需求被称为带趋势需求。
图1-1(c)中需求沿水平线规律性地波动,每个波动周期大约四个月,这种季节性需求特征反映了需求随时间变化的周期性。
图1-1(d)展示了既存在上下波动又存在持续增加趋势的需求,这种特征既体现了需求的季节性又体现了其趋势性。
(三)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理论源自数理经济学派,由法国数学家和经济学家古尔诺提出,后经马歇尔完善并发展成完整的理论。
需求弹性是指因变量即需求(商品/服务)的变动百分比与自变量即影响需求的因素变动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关系。影响需求的因素众多,包括商品/服务的价格、需求方的收入水平以及与该商品/服务有互补或替代作用的商品/服务的价格等。
其中,需求价格弹性反映了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以及商品/服务的总收益的影响;需求收入弹性则揭示了收入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而需求交叉弹性则反映了另一种商品/服务价格变动时需求量的敏感程度。
以汽油价格下降为例,这可能引发汽车需求的增加,这正体现了具有互补性的商品之间的交叉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