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这一历史悠久的宝石,有着明确的等级划分标准,这便是我们常说的4C标准。4C标准不仅决定了钻石的价值,更是选购满意钻石的起点。
天然宝石中,每一颗都含有其独特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多或少地反映在钻石的纯净度上。大部分的内含物虽无法用辨识,但钻石的纯净度却是在10倍放大镜下被细致观察的。这包括钻石内部的缺陷以及加工过程中对表面造成的任何。净度等级从高到低,分为FL/IF(无暇级)至I(不洁净级)。
FL/IF级——这两者都属于无暇之选。FL级即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的内外都显得纯净无瑕;而IF级的钻石虽在表面可能有些微小的瑕疵,但通过精湛的抛光技艺,这些微小的瑕疵便可得以掩盖。
VVS级——即非常非常小的瑕疵。细分为VVS1和VVS2。在严格的10倍放大镜下,只能从亭部观察到极细微的瑕疵,或表面有轻微的不完美。其中,VVS2与VVS1相比,仅存在微小的差异,如面状点或小毛茬等。
再来看VS级——此级别代表着很轻微的瑕疵。分为VS1和VS2。在这个级别下,即使在10倍放大镜下,也能观察到非常细小的瑕疵,且能清楚地分辨其大小及位置。
而SI级则是轻微瑕疵的代表。在同样的放大镜下,虽然能观察到瑕疵,但却无法轻易察觉。
至于I级——这是不洁净级的开始。细分为I1、I2和I3。其中,I1和I2级在放大镜下会显露小瑕疵,部分甚至有明显的解理和裂隙;而I3级则是唯一便能轻易察觉到瑕疵的级别。
颜色是决定钻石价值的另一关键要素。钻石的颜色分为无色和彩色两大系列。无色系列从无色到浅黄、浅褐色渐变;而彩色系列则涵盖深黄、灰色、粉红、蓝色等多种色彩。宝石学院GIA的色泽分级制度,从高到低为D至Z级,这一制度主要适用于无色钻石。
对于彩钻而言,它们是罕见的宝石,拥有浓郁的色彩如粉红、蓝色等。对于彩钻来说,我们并不使用色泽分级来评定其等级。
切工是4C标准中受人为因素影响最为直接的指标。它涉及到钻石的比率与修饰度。优质的切工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并展现出钻石的光彩与火彩。完美的切工应使进入钻石的光线经过不同刻面反射后,凝聚在钻石的顶部。国际上对切工也有明确的等级划分:
EX级——理想切工,代表着仅有3%的高质量钻石能达到此标准。这种切工使钻石几乎反射所有进入的光线,堪称杰作。
VG级——非常好切工,约15%的钻石能达到此水平。这种切工使钻石的光芒与高标准切工相仿,且价格更为亲民。
接下来是G级——好切工,能使钻石反射大部分进入的光线。此级别的切工比VG级更为经济。
至于重量方面,钻石以克拉(CT)为单位计算价值。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量越大价值越高。当钻石的克拉重量达到整数如30分、50分、1克拉时,其价值会明显提升。市场上受欢迎的结婚钻戒通常在30分至1克拉之间;而超过50分的钻石则被认为具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