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陪同孩子前往琴行录制钢琴曲,她于友人琴行中弹奏,我们在邻间。在闲聊中,有人问及我的职业背景,我便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策划经历,因此他们称我为“策划商旅”的旅人。
在品茗之间,我们谈及了餐饮业的投资。几位商界朋友分享了他们即将启动的轻餐饮项目,并展示了他们的商业计划书。虽简明扼要,却也勾勒出了他们对未来市场的构想。
提及中餐品牌时,人们往往习惯性地认为中餐难以做大、难以标准化、技术难以复制等。这真的是真相吗?是真实的情况吗?还是中餐品牌化进程中的挑战?
对于中餐的品牌化运营、产业化发展和国际化探索,以及关于品牌的构建,我们或许需要更深入的探讨或重新思考。从战略角度看,当生意不好做或亏损时,很多人会考虑开餐厅,因为民以食为天,餐饮业投资回收快,有可能迅速翻盘。
问题在于当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时,市场优势就不再明显。过多的同质化竞争使得市场变得拥堵,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时,商机便不再存在。如今许多地方餐饮业已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各种拙劣的生意手段如低价贱卖、恶性竞争、相互拆台等层出不穷。
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许多实体店岌岌可危的餐饮店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于这种情况,我深感任何同质化严重的行业,供大于求时都会影响生意质量。对于餐饮业而言,人们眼中的蓝海往往实际上已是红海。
与此一些传统餐饮业者在添加一些概念后便认为自己是在进行模式创新,认为这能开辟出新的市场空间,甚至进军国际市场或上市。然而现实往往与理想相去甚远。
轻餐饮作为当行的餐饮概念之一,在一线城市尤为常见。其以菜品标准化为主,既可堂食也可外卖,全天候营业。其店面不大,环境舒适雅致,适合现代快节奏生活的消费者。
相较之下,传统重餐饮的餐厅则注重于大面积、全设备设施以及多种餐饮形式。然而在当今市场环境下,无论是轻餐饮还是重餐饮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从本质上讲,轻重餐饮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明确的边界。
在昨天的交流中,我们讨论了许多内容。如果以信息量来计算的话,此处省略了大量文字。但回来后我觉得这个主题值得深入思考,于是写下这些文字。下面是一些思考的碎片,供大家参考。
体验是消费的核心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消费都离不开体验。尤其是餐饮业,没有体验就无法完成消费。
品类与品牌的关联
品类虽然重要,但若没有品牌支撑则显得苍白无力。开发新品类是拓展新路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于品牌建设的思考
许多品牌建设仍停留在传统套路或惯性思维上。品牌建设的关键在于让消费者明白他们能从中获得什么利益。没有利益就没有关系也就无法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去中心化的理解
去中心化并非无序的开始而是让话语权更加平等的一种体现它体现了人类个体化的探索路径并不意味着混乱的开始。
思想的力量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拥有有用的想法和思想变得尤为重要想法不一定值钱但思想却可以价值连城。
明确重点的价值
在这个网络时代即使你拥有了大量信息但如果不了解关键信息仍可能毫无用处因此明确目标并根据目标做出明智决策变得尤为重要。
品牌的视觉传达
品牌首先要做到的是美观和吸引人如果连视觉传达都做不好那品牌的建设便无从谈起视觉是品牌的外在表现其与品牌内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强化的重要性
即便有好的模式、资源、渠道和产业链如果没有强大的力那么也难以成功因为大多数事情仍需由人去完成这也就是常说的以人为本的道理。
随笔于杭州隐市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