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缺陷的生命周期概述
考查点: 测试人员对缺陷整体生命周期的理解。
缺陷的生命周期通常围绕几个关键节点展开:缺陷的提交、确认、开启修复、修复完成、回归测试以及最终关闭。这些节点构成了缺陷从发现到解决的全过程。
二、缺陷的基本类型
考查点: 了解测试人员对不同类型缺陷的认知。
缺陷的基本类型包括:需求缺陷、数据缺陷、逻辑缺陷、性能问题、功能错误、安全问题、兼容性问题以及由变更引发的缺陷。每一种类型都可能对软件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
三、测试用例的基本要素
包括用例编号、用例类型、用例标题、前置条件、操作步骤、测试数据、预期结果及实际结果对比。这些要素是确保测试用例有效性和可追溯性的基础。
四、如何进行用例评审
考查点: 评估测试团队的工作流程规范性及参与度。
用例评审通常包括内部评审和正式评审两个阶段。内部评审由测试组内部人员进行,而正式评审则涉及产品、开发、测试、项目经理的共同参与。评审过程中,用例会经过修订和确认,以确保其质量和适用性。
五、针对微信聊天窗口的测试用例设计
需将业务需求转化为测试需求,并确保这些需求经过项目组评审。接着,设计包括但不限于纯文字聊天、语音聊天、表情发送、组合发送聊天等功能的测试用例,并考虑特殊字符处理、文件发送、聊天记录查看、截屏功能、视频聊天等高级功能。还需考虑不同版本间的兼容性及安全性、性能等方面的测试。
六、发现开发与认为非问题的缺陷处理
遇到这种情况,测试人员需清晰沟通发现的问题,并携带相关证据。如开发人员仍认为这不是问题,可请示上级或记录在案,待后续复查。沟通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在此类情境中尤为重要。
七、时间压缩时的测试策略调整
若评估的测试时间是5天但领导只给三天,需分析背景原因。是基于紧急需求还是其他因素?团队需重新分配工作优先级,调整测试策略,或寻求外部支持以应对时间压力。
八、项目测试流程详述
考查点: 了解测试团队的业务熟悉度和流程规范性。
项目测试流程通常包括需求分析、制定计划、设计用例、执行测试、缺陷管理、回归测试及发布等环节。这些环节需要团队紧密协作,确保软件质量。可以结合实际项目经历详细描述流程。
九、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因果图法等。这些方法有助于确保在不知道软件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地设计出高质量的测试用例。
十、软件质量特性的理解
软件的质量特性包括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这些都是衡量软件质量的重要标准。对于不同级别的测试工程师,还会有更深入的考查,如中高级工程师可能会被问及质量的影响因素等。
十一、缺陷的基本要素及描述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