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乐与诗教传统
自隋唐之际,一种名为“燕乐”的新音乐从西域传入中原,并迅速流行于唐代,与本土的清商乐曲调融合,形成了被广为传唱的曲调。以词配合的燕乐,其歌词在唐时即有保留下来的186首《敦煌曲子词》,可见其当时的盛行与影响力。
在大学国学院教授诸葛忆兵的视角下,这种新音乐的流行与儒家的诗教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长期以来,诗歌作为尊体,主要以言志为主,而词的创作在初期,受诗教传统影响,多写、不写的题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词的创作逐渐丰富,开始涉及到更多元的内容。
不同的版本传唱着这些词作,在不经意间提醒我们,尽管宋词一度被视为文学的案头之作,但其实它作为配合音乐的歌词,曾经在两宋时期风靡一时。那些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词句,不仅为《水浒传》中的歌女所唱,更是在后世被不断搬演翻唱。
结合诸葛忆兵等学者的研究,可以窥见宋代词的繁荣与衰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以及士大夫们的创作心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比如,在国破家亡、礼崩乐坏的晚唐时期,词作迎来了第一个高峰;而在大一统的王朝时期,儒家的思想管控重新建立,士风、文风为之一转,士大夫普遍不写为歌舞酒宴间流行音乐演唱而作的词。
柳永等词人的都市风情词,以其直白热烈的语言和描述市井生活的题材,为当时文坛所瞩目。而苏轼等大家则更注重词的文学性,以诗为词,写一切题材,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这些变化都反映了词这种文学形式在宋代的活力和多样性。
尽管原汁原味的唱词已难寻踪迹,但我们通过了解词在宋代特殊的演唱环境与演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词特有的风格。如学者张鸣所述,不同风格的词需由不同的歌者以不同方式演唱,可见“乐、辞、唱”一体的曲子词中,“唱”的地位至关重要。
宋词在酒筵歌席的演出场合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即兴创作。无论是市井的青楼酒肆,还是士大夫的家宴,对曲词的需求都大大增加。席间被歌伎索词,俨然成为一种酒宴文化。这种即兴的创作和演出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词的风格和内容。
新音乐与诗教传统的交融,为宋代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新音乐可能成为过眼云烟,但那些寄托无限深情的词作,依然被人们传诵不已。它们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
点击上图「解读宋朝那些人和事儿」组合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
-
历史文化 | 宋朝的那些人和事
-
科技前沿 | 未来科技大猜想
-
生活百科 | 实用生活小窍门
-
旅游攻略 | 走遍好风光
-
娱乐八卦 | 明星动态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