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说明书_课程设计任务书怎么写

2024-12-2518:34:52销售经验0

薛法根教授

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教科院副院长,兼任苏州市区程开甲小学校长职务。

一、教育背景与时代变革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在两个重要背景的交织之下。其一,是推行的“双减”,旨在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全面的发展,强调的不仅是学业分数,更注重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二,即将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旨在更好地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正逐步深化。

二、语文新课标的解读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如今我们需要更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与以往所提的“语文课程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1.综合性: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综合性的育人工具,涵盖了多方面的语文知识和生活技能,与其它学科及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2.实践性:语文知识是在生活中不断实践、体验、总结而得来的。在课堂上,我们将其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语文知识,再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语文问题。

(二)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以素养为本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概念,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这一理念将语文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

(三)语文核心素养

现今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基础中的基础,包括学生对语文材料、知识的吸收与运用,以及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形成。

2.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思维的发展将促进各类文体的理解与创作,如通知、说明类文章以及文学作品、说理类文章等。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的综合习。这要求学生运用语文能力与方法,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与素养。

三、教学实践的设计思路

(一)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

课后习题应转化为情境问题,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任务设计的六个要素

设计任务时需考虑以下六个方面:学生要执行的具体任务、完成任务后的预期结果、合作执行任务的人员组成、任务执行的时间与地点、执行任务所使用的工具以及任务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作用。

1.行为主体:明确学生应执行的任务。2.达成结果:描述任务完成后的预期状态,如让学生写一封信来邀请父亲回家团聚。3.人际关系:考虑学生是独立学习还是团队合作。4.时空背景:设定任务执行的时间与地点,确保其贴近现实生活。5.语言运用:确保任务以语文知识为核心,而非其他学科知识。6.育人目标:明确完成任务后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提升。

(三)有效任务设计的要点

1.角色代入,增强真实感

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担任一定的学习角色,增强其责任感与使命感。

2.增加挑战性,丰富环境因素

模仿真实生活环境,增加学习任务的挑战性。通过增加环境中的干扰因素,使课后习题更加真实复杂。

3.回归学科性,用语文方式做事

(a) 阅读与鉴赏,强调先阅读再理解,发现文章中的道理和读写方法。(b) 表达与交流,重视通过讨论和交生新的思想。(c) 梳理与探究,注重解决问题,探索和梳理做事的流程。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