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红柿的市场行情呈现出低迷的态势。从南到北,不论是种植户还是批发商,都对西红柿的低价格感到忧虑,普遍反映几毛钱一斤的售价让他们难以承受。
在内蒙古赤峰地区,一位西红柿种植户面临着严重的亏损。他们的大批西红柿被拉去喂养家禽。“西红柿的价格太低了,即使是精品货也只卖几毛钱一斤,这样的价格连采摘的人工费都覆盖不了。”种植户透露,近期内蒙古地区的西红柿收购价已经跌至谷底,精品西红柿的价格在5至7毛钱一斤,而通货西红柿的价格更是低至2至3毛钱一斤。在这个价格水平下,种植户们陷入了卖或不卖的困境。”
在山东聊城的蔬菜批发市场,经纪人表示西红柿出现了滞销现象,几乎没有采购商前来询价。从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许多农户将一车车的西红柿运至市场等待销售,但无人问津。
价格过低使得产地农户放弃按斤称重销售的方式,而是选择“按框卖”,一框大约包含60至70斤的西红柿,每框的价格却在15至20元左右,换算下来每斤大约只有3毛钱左右。在批发市场方面,各大市场的西红柿价格与往年相比有明显下降。据北京新发地市场一位主营西红柿的商家表示,近两天市场上西红柿的批发价格在每斤0.8至1.2元之间,而去年同期则是每斤1.7至2.2元,价格波动幅度巨大。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呢?
原因一:种植面积扩大导致市场供大于求。
我国番茄的主产区包括新疆、内蒙古、辽宁、河北、山东、河南等多个省份。尤其是山东的聊城、潍坊、临沂等地以及著名的蔬菜大县莘县,常年种植大量的西红柿。内蒙古赤峰市越夏茬番茄的栽培面积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万亩。宁夏也是番茄的主要产区之一,全国年产量达数百万吨。近几年来,随着番茄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种植技术的改进,其种植面积不断增长,这导致上市的西红柿数量突增,从而使得价格下跌。
原因二:集中上市导致市场供过于求。
由于我国西红柿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周年供应局势,不同产区在不同时间上市。例如,最早上市的产区是辽宁省,而其他如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和云南等地则在随后的几个月里陆续上市。再加之像山西、内蒙和宁夏等地在8-9月也有西红柿上市。这使得在特定的时期内市场上的西红柿数量急剧增加,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是世界上西红柿种植面积最大和产量最多的。年产量高达5500万吨,占蔬菜总量的约7%。这意味着我国每人每年平均消耗约39斤的番茄。任何农作物都有其价格波动的周期性。频繁更换农作物品种可能会使种植者难以全面了解作物生产情况并应对市场变化。例如前几年生姜种植的利润吸引了很多种植者涌入该领域但后来导致了市场上生姜供应量过剩价格大跌的情况出现。因此种植户在选择种植品种时需对市场行情有所预判不盲目跟风种植某一种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