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文纪念挚友ZJ与LAQ
近期,暮四频繁夜战笔墨或投身于其他事务,导致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这让他在驾车时常常感到困倦,甚至在行驶过程现了几次惊魂未定的经历。
就在不久前,从北环至西环的40公里路程中,暮四数次感到头脑昏沉。第一次是及时察觉了前方车辆的急刹;第二次则是惊觉自己已接近隔离带,若非及时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那些瞬间,若遇到突发状况,我恐怕难以应对。
回想起五一小长假期间的远途驾驶,暮四也曾有过恍惚的时刻,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
在此,暮四深刻反省,知晓在疲劳状态下不应驾车。虽然发现自己状态不佳时未能及时寻得合适地点休息,或许也与道路布局有关。
不知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回想起来是否也感到后怕?
这种情形不禁让人联想到多年前听闻的段子:梦中驾车竟然不知不觉睡着了,醒来后发现自己仍在驾车之中!
实际上,这都是驾驶疲劳的体现。
所谓驾驶疲劳,指的是在长时间连续驾驶或精神状态欠佳时,驾驶人的生理与心理机能出现失调,导致其驾驶技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当驾驶人睡眠质量不佳或时间不足时,长时间驾驶便容易产生疲劳。这种状态下驾车会影响到多个方面,如注意力、感知能力、思维判断能力、意志力等。
若选择在疲劳后继续驾车而不作休息,驾驶人可能会感到困倦、四肢无力、注意力无法集中、判断力下降等,甚至可能出现精神恍惚、瞬间记忆丧失等情况,以及动作迟缓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引发交通。法规严禁疲劳驾驶。
面对这种情况,最佳的选择是寻找服务区、停车场或安全地点进行休息,以缓解疲劳、恢复清醒。例如每驾驶两小时就进行短暂的休息。
然实际情况却常为:当察觉自己已陷入疲劳驾驶的境地时,却发现四周并无合适的停车休息之处,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行。
结合网络上的建议与专家的意见,暮四总结出以下缓解疲劳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 用清凉的空气刺激面部,如开启空调冷风或开窗换气;
2. 饮用一些刺激性的饮料或食品,即使是简单的喝水也有所助益;
3. 适当调大车内音响的音量;
4. 进行深呼吸,为大脑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血液,以促进其兴奋;
5. 轻拍脑门并适当头部经络和血管。
现代科技也为驾驶提供了辅助配置,如车道偏移报警系统、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等。相较于上述的临时应对措施,这些科技配置在暮四看来更为可靠。
后记:在大学同学聚会上得知两位同学的不幸离世。他们都是因车祸离世,其中一位疑因疲劳驾驶所致。这让我的同时也提醒自己和朋友们,开车无小事,时刻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