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员 项向荣
近期,社交媒体上再次掀起了一波关于“钟薛高”雪糕的讨论。在各大电商平台,这款网红雪糕的售价已降至谷底,尤其是临近保质期的产品,更是低至每支2.5元。从原先的每支超过60元到如今的低价,不少消费者开始质疑“钟薛高”的定价策略,认为其价格过于高昂,似乎存在“收割智商税”的嫌疑。
许多消费者惊讶地发现,“钟薛高”的利润空间似乎异常庞大。据职业打假人王海测评团队的数据披露,其成本价仅1.31元,即便在降价后,其利润依然可观。对此我们不应仅凭表面数据就断定其“心黑”。
事实上,将“钟薛高”单纯地标记为“刺客”和“欺客”并不全面。王海团队所提及的成本可能是指其材料成本。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中,真正的开销往往不在于材料,而是管理和销售费用。这些年来,“钟薛高”在产品开发、品牌塑造以及市场试错上的投入,是普通消费者所看不到的。这些成本也应当被纳入全面的经济核算中。企业追求更高的利润是商业活动的基本属性,我们不应过多地指责其盈利多寡。
不可否认,“钟薛高”在追求快速盈利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除了品质上的小瑕疵和可能的虚假宣传外,其过度依赖网红效应、追求短期的品牌溢价,甚至扰乱雪糕市场的正常价格秩序,都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种做法不仅令其自身陷入漩涡,也给其他企业带来了警示。
业内专家指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应建立长期的发展和信任关系。不能仅凭一时的产品或工艺创新就大肆赚取利润。一个真正希望长远的品牌,应该遵循“长期”,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提供更多价值,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而不应过分追求超过产品本身价值的所谓品牌溢价。
当前,“钟薛高”的困境已经成为业内的反面教材。无论其当前的降价是否为应对市场竞争的策略,其走向下滑的趋势已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