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高空坠落的风险
高空坠落指的是在高处工作时,因不慎或其他原因从高处跌落而造成的伤害。当工作高度在坠落基准面2米(含)以上时,该处的工作就属于高处作业。
二、如何界定高处坠落的范围
考虑到坠落方向的不确定性,存在一个可能坠落范围的半径问题。根据标准,这个半径(R)与从作业位置到坠落高度基准面的垂直距离(h)有以下关系:
(1)当h为2至5米时,可能坠落范围的半径为2米;
(2)当h为5至15米时,半径为3米;
(3)当h为15至30米时,半径增加至4米;
(4)对于高度超过30米的作业,可能坠落范围的半径设定为5米。
三、高处作业的等级划分
高处作业的等级是根据作业的坠落高度来划分的。具体来说:
- 2至5米的高度属于一级高处作业;
- 高度在5至15米之间为二级高处作业;
- 15至30米的高度是三级高处作业;
- 超过30米的高空则被归类为四级或特级高处作业。
四、高处作业的分类及特殊情况
高处作业根据性质和环境的不同,可划分为常规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
常规高处作业是指在正常环境下进行的高空作业。
而特殊高处作业则指的是在较为复杂的作业环境中进行的、对操作人员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这类作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强风、低温、高温、雨雪、夜间等环境下的作业,以及带电、悬空和抢救等特殊操作。
五、高空坠落的主要类型与原因
高空坠落的主要类型包括被蹬踏物断裂、移动位置时失稳以及操作失误等。其主要原因常为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知识,或者安全设施、设备不健全等。
为了预防高空坠落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 强化科学管理,明确岗位职责,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工作方法、掌握技术知识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具,并确保操作人员正确使用。
- 在日常检查中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设施和设备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 在危险区域设置护栏、立网等周密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