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会计概念“摊余成本”
在中级会计职称及注册会计师的考试过程中,我们会频繁遇到“摊余成本”这一专业术语。许多备考的同学觉得这一概念难以理解。实际上,摊余成本主要涉及到资产和负债两个层面。具体来说,对于资产方而言,摊余成本即投资者真实投入的资金总额;而对于负债方而言,则是债务方所欠下的真实资金本金。
为了更直观地解释这一概念,我们以采用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债权投资”为例进行说明。
一、债券发行背景:
A公司在2021年1月1日发行了债券,该债券的面值为1250万。票面年利率为4.72%,每年末将支付票面利息59万,并在五年后以面值1250万元到期。
二、甲公司购买此债券的会计处理:
假设你是甲公司的会计,你们公司以1000万的价格购买了该债券。你计算出的实际投资收益率为10%。
在会计分录上,2021年1月1日的操作如下:
借:债权投资——成本 12 500 000(表示购买时计入成本的部分)
货:银行存款 10 000 000(实际支付到银行的资金)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2 500 000(代表实际成本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而在年底结账时:
借:应收利息 59 000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41 000(此为因再投资产生的额外金额)
贷:投资收益 1 00 000(此为年终确认的投资收益)
在2021年末,你的摊余成本计算为1041万。这其中,你真实支付的1000万元便是你实实在在的本金投入。而剩余的41万元则是你未能全部取出的投资收益部分。原本你应获得的总收益为100万,但只收取了票面利息59万,因此相当于你又重新投入了这41万。年末你的实际本金总额变为1041万,这就是会计中所说的“摊余成本”。
对于那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深入计算接下来的四年,以更深入地感受“摊余成本”的实际运作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