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管理规范与配置管理计划_项目配置管理的六个过程

2024-12-2615:52:54销售经验1

项目管理,实为预防之学。若能在起始与规划阶段即达成目标共识、精心策划,那么在执行过程中多数难题将能迎刃而解,故此,目标共识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应如何进行目标共识的构建呢?

一、精准定义目标

1. 明确范围

(a) 确定交付内容:需明确项目应交付的成果有哪些,是否已全面列出如A、B、C等要点,并检查是否有遗漏之处。

(b) 明确非交付内容:需确认列出的成果或功能是否均属于我们的交付范畴。

(c) 定义成果质量:要明确所交付的成果应达到的效果和标准。

2. 明确成本考量

(a) 预期成本分析:公司计划在该项目上的资金投入是多少?预算上限是多少?

(b) 成本变动及支出:需明确成本的可变因素,对支出项进行盘点,确保费用在公司的可接受范围内。

3. 时间线设定

(a) 阶段验收时间点规划:需明确后续的验收工作是否按照A、B、C等时间点进行,并列出具体时间点及对应交付的成果。

(b) 最终验收时间点确认:需确定最后一次验收的具体时间点或可接受的时间范围。

二、详细规划执行

(a) 全局思维预演终局:应以全局视角预见到实现目标的要素,将目标细化成具体的任务而非笼统的业务活动。

(b) 任务分解:应从挑战或阶段付物的角度出发,将任务细化为项目成员可独立完成的行动。

(c) 设里程碑:应设立明确的里程碑作为项目进展的刚性节点,通过分阶段验收降低进度管理风险。

三、共识目标的达成

要把握住项目的首个关键里程碑,即开好项目启动会议。使信息“透明化”成为项目管理的方法,通过会议形成对项目意义、沟通计划的共识,使意义具体化、规则具体化、承诺具象化。

3.1 召开共识会议

在会议中,应集思广益,确保各方对项目的目标、计划及执行方式达成一致意见。

四、风险预判与应对

(a) 分析历史失误:需回顾过去项目中发生的重要失误,以避免重蹈覆辙。

(b) 识别关键资源与人力:需注意关键路径上的关键资源是否充足,以及协作节点上的关键人员是否到位。

(c) 预见潜在风险:需预见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前制定应对策略。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