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闪存盘已经成为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电子设备,其组成要素简洁明了:主要是由PCB电路板、U传输接口、主控芯片、闪存颗粒及产品外壳构成。其实质上是一个存储载体,尽管闪存盘进入市场仅十几年。
在计算机早期,硬盘尚未普及,资料和软件的存储主要依赖于软盘。软盘技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兴盛,直至被闪存盘所取代。早期的软盘流行于80至90年代,直至21世纪初,3.5英寸软盘仍是电脑普及的必备设备。
早期软盘规格多样,包括8英寸、5.25英寸和3.5英寸,其标准容量各有不同。随着技术的进步,高密度软盘应运而生,容量得以大幅提升。与此闪存盘的存储容量也在不断增长,从最初的几兆字节到后来的数吉字节。
国内常将闪存盘简称为优盘或U盘,但实际上闪存盘这一称呼更为准确。值得一提的是,U闪存盘的全球首个发明者是的朗科公司。
随着时间的推移,闪存盘的传输速度也在不断进步。从U 1.0到U 3.1的演进,见证了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存储设备的需求从便携性、速度到容量都在不断增长。
记忆中初识的飞利浦品牌闪存盘、之后金士顿的8G容量产品,都是那个时代的技术象征。而现在市场上主流的闪存盘品牌与型号日益丰富,主控方案也因厂家和产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目前,闪存盘的闪存颗粒主要由几家大厂生产供应,如三星、东芝、镁光、英特尔、海力士和闪迪等。这些颗粒经过不同的加工成为原厂封装、白片、黑片等成品,使用寿命以原厂封装为最优。
在市场上流行的闪存盘中,MLC颗粒的占比较高,而在一些高端型号中,TLC的应用也逐渐普及。而在主控芯片方面,群联Phison、慧荣I等品牌占据市场份额较高。
各大品牌在推出自家闪存盘时,也注重性能与外观的结合。如SanDisk的CZ80和CZ88系列在速度与容量之间达到了平衡;金士顿的HyperX Savage系列以其高速读写能力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东芝Osumi EX2系列则以其旗舰品质满足了专业用户的需求;而三星的DUO手机U盘则代表了手机存储的新趋势。
市场上还有不少高端品牌如帝博、雷克莎、海盗船等,他们的产品主要面向海外购物的玩家,因其高昂的价格和特定的受众而未被广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