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节能领域,存在许多专业术语,下面我们将用更为通俗的语言来详细解释这些概念。
首先说导热系数,这是建筑节能中经常被提及的一个术语。它的书面解释是:在稳定的热传导条件下,1米厚的材料两侧存在1度的温差时,在1秒钟内通过每平方米面积所传递的热量。简而言之,导热系数其实就是指建筑材料在传递热量方面的能力。当导热系数较大时,热量传输的能力也相对较强,这就意味着材料的保温效果可能会相对较差;反之,如果导热系数较小,则材料的保温效果会更好。
再来说说蓄热系数,这一术语与材料的热性能有关。蓄热系数较大的材料能够更好地保持温度稳定,因此其保温效果也会相应地更好。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传热系数。在热稳定的条件下,它描述了建筑围护结构两侧温差1度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传热系数越大,说明材料的传热能力越强,这自然会导致保温效果变差。
热阻是衡量建筑围护结构或其某层材料阻抗传热能力的一个物理量。热阻越大,材料的阻热效果就越好,即传热越小,保温效果也相应地更好。值得注意的是,传热系数与热阻是相反的物理量。
热惰性指标是描述围护结构周期性能的一个指标。它的值越大,表明围护结构的温度衰减速度越快,也就意味着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更好。
最后提一下体形系数,这是与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有关的术语。当单位建筑的外表面积越大时,其传热损失也会相应地增加。体形系数的比值越大,能耗也会随之增加。将建筑物的体形系数控制在0.3以内能够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如果体形系数超过了0.3,就需要更加注重加强建筑的保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