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孟子,他的作品《鱼我所欲也》一直被人们传颂。文中写道:“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若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是我所珍视的,仁义亦是我所珍视的;如果两者不可兼得,我愿舍弃生命而追求仁义。” 这便是对文章内容的简要概述。
为何我们今天要讨论这篇文章呢?其实它暗一种深邃的东方哲学智慧,在玉雕艺术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鱼与熊掌,这两者在玉石雕刻中经常出现,寓意着抓住机遇、掌握一切以及好事成双等美好愿景。
鱼与熊掌的题材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美好寓意。其深层含义则承载了孟子的哲学思考。或许有人认为孟子喜欢美食,以鱼与熊掌为例,但这种理解并不准确。孟子实际上是一位素食者,他坚信人性本善,因此反对杀生。在孟子的观念中,“君子对于,见到它们活着,就不忍心看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的哀鸣,就不忍心吃它们的肉。君子应远离厨房。”孟子并非从美食的角度来考虑鱼与熊掌的关系,而是借用熊的强大和鱼的多子来比喻仁义和生命。
孟子的真正用意除了彰显仁义的重要性之外,还在于揭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两难选择。追求自由的人可能无法同时拥有爱情,渴望名声的人可能无法同时拥有利益。想要担任,就必须为民服务、主持公道。这些选择的困难之处在于舍弃与权衡,因为许多我们所渴望的事物,也是他人所渴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