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地借题表达是借助某个主题展开,用来发表个人的真实观点或主张。在幽默的语言中,借题发挥则是一种巧妙的讽刺手法,通过赋予事物某种特性,借其来批评其他事物,从而表达内心的不满。例如:
一、公鸡的“秘密”对话。
小冒与父亲的对话场景中,父亲以公鸡的为题,暗指报纸的真实性问题。父亲说:“有人说谎的时候,公鸡就会叫。”然后进一步调侃道:“早晨三四点钟时,当大家都在安睡中,报社正在忙碌地印报纸。”
二、雨的“避税”之旅。
南唐时期,全国大旱,但宫里却大摆宴席。烈祖问及为何不下雨时,大臣申烈幽默地回答:“雨不敢进城,是怕我们重税。”
三、猴子的“人生态度”。
叙述一只猴子想为人的故事。要求其拔掉所有毛发,过程中猴子因疼痛难以忍受,便说:“看你,一毛不拔,怎么能轻易成为人呢?”
四、轻步入场的报告。
描述一场报告会中,为了提醒观众保持安静而提出的幽默要求:“报告已经开始,请入场时将脚步放轻。”观众疑惑地询问为何要如此,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大家都已经睡着了。”
五、指南针的“谜题”。
孩子给父亲制作了一个指南针并希望父亲能使用它。然而父亲表示对它不感兴趣。孩子机敏地反驳:“那么为什么每次你从酒馆出来都会迷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