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化现场设备使用管理
为确保设备在作业环境中发挥最佳效能,需制定一套科学且有效的现场设备管理标准。设备维修间、停车场及停车棚需按照规定标准设置,保证作业道路和场地的平整性,并采取防洪、防火、防盗措施。设备操作规程需完备,各类标识需清晰醒目。
二、合理配置与调度现场设备
依据工程任务量和工期,合理配置设备,确保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根据工程进度适时进行设备调配,减少设备闲置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实施设备有偿使用制度,避免盲目调度导致的设备闲置。
三、推行责任制度与经济管理
实行定人、定机、挂牌及交制度,明确责任人。加强单机核算,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签订承包合同,明确任务、产值、材耗、安全及利润指标。定期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检查,强化薄弱环节的管理。
四、强化设备维修保养,提升设备完好率
坚持设备的定期维修与保养工作,以延长设备寿命并提高其使用效率。操作人员需做好班前班后的检查保养及每周的车场日保养,并详细记录设备的运转与维修保养情况。确保按规定使用燃油和润滑油,及时排除设备故障,严禁带病作业,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五、突出重点,强化大型与特种设备管理
重点管理大型、进口及特种设备,因其价值高、技术性能先进且维修复杂,是企业的核心设备。制定《大型、进口、特种设备管理办法》,实施特殊与管理措施。对于价值较高或多人操作的设备,实行机长负责制,并选择优秀技术担任机长。其他设备的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竞争上岗。
六、加强设备安全保障措施
设备安全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为防止发生,需控制人的行为,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完善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加强易发点的检查控制,及时解决问题,将消灭在萌芽状态。
七、提升人员管理水平,强化机械队伍素质
人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也是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者。为发挥人的积极因素,需建立高水平的设备管理队伍,使人与设备两个生产要素达到完美结合。加强人员管理包括建立人才管理制度、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工作以及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学习提升。
八、完善管理约束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