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那盏三色旋转灯箱与“理发室”小牌相伴,此处的静谧时光里,或许无人知晓,这竟是一家无名理发店的所在。
小小的花架悬于门口,装点着生机盎然的吊篮与芦荟。
在这10平方米的空间内,两把理发椅置于,前方是一面大镜子。陈旧的木桌上,凌乱地摆放着各式理发工具,而黑发团则静静地躺在桌子下。
白纸上写着:“剪发15元,洗剪20元”,这简明扼要的字迹见证了这家店的岁月沉淀。
每当有客,店主李静波总是热情起身,她的笑容如春风般温暖。
李静波,年届半百,是这家理发店的守护者。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却也赋予了她沉稳与从容。
这里的每一位客人几乎都亲切地称她为“小李”,她的客户平均年龄超过了70岁。自开店至今的19年里,她的服务范围涵盖了杭州的多处社区,深受人们喜爱。
因城市发展的脚步不断前行,店铺曾于2018年因拆迁而迁移至现址。现今它坐落在王马里蓝领公寓旁,继续以不变的服务温暖着过往的岁月。
即便面对过非典时期与带来的低谷期,李静波也从未丧失信心。
“遇到困难不要慌张,”她淡然地笑,“只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好日子就会来临。”这是她常对身边人诉说的心态。
她曾面临拆迁的挑战,但坚韧不拔的她最终在蓝领公寓找到了新的落脚点。
她的店以平价消费著称,从15元的理发到100元的烫发,不设门槛、不兜售任何附加产品。她坚信的是一种简单的交易原则:你情我愿,交个朋友。
自17岁开始学习理发至今,她已积累了33年的经验。她出身于富阳农村,性格外向的她选择了理发这一行。
在集体宿舍的日子里,她发现对理发的热爱又重新燃起。于是2002年年底,她在家附近开起了这家小店。
岁月流转,她始终坚守在店铺的第一线。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夜,她总是早早开店、晚晚收工。
她的店铺见证了老顾客从姑娘变成孩子的母亲、从叔叔变成爷爷的变迁。而她依旧是大家的“小李”,这份深厚的情谊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服务关系。
面对高昂的房租和各种挑战,她从未退缩。她坚信天道酬勤,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
她曾招过帮手和徒弟, 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未长久留下。
对于老年人来说,理发不仅仅是一项服务,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因此即使有些客人搬家了也会特地来此找她理发。
繁忙的周末里,她常常一天要为五六十位客人服务。虽然忙碌但她的手艺始终如一。
虽然也曾想过收个徒弟来减轻负担, 但最终还是选择自己坚持下去。
她深知作为店主的责任和坚持的重要性。多年来, 她始终如一地守护着这家小店, 每天早上8点半开门, 晚上9点打烊。
她的生活并不奢华, 因为工作的原因, 她甚至不能穿容易粘毛的大衣。虽然多年在杭州生活, 但她总觉得自己的生活似乎被“困”在了这家店里。
之下, 她的生意受到了影响, 但她并未气馁。当大年三十放假时, 她回到富阳过年, 但回来后发现街道上的许多老顾客无法进店, 这也让她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