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与老师交流的场景中,避免草率反应和误解至关重要。
某日,心妈在微信上接收到班的信息,言及她的孩子因违反校规被扣分,并要求家长到校并提交一份“说明书”。她困惑地询问:“这孩子最近怎么这么不省心?面对老师我该说些什么?”
在有孩子的家庭中,这样的问题时常出现。当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时,其目的在于与家长携手,共同为孩子解决当前的问题。那么,家长应如何配合老师,以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呢?
回首往事,我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带回家后,儿子虽沉默不语,但我能感受到他的低落情绪。我柔声道:“我知道你感到难过,但你能告诉我具体发生了什么吗?”儿子慢慢吐露了心声,原来是因为新换座位后与同学的互动导致他上课不集中精神。
了解到问题的根源后,我与儿子一起制定学习英语的计划。我也联系了杨老师,我们共同商讨了如何帮助儿子重拾信心和兴趣。我还建议杨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给予儿子更多展示机会。
不久后,儿子的英语成绩有了显著提升,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从这次经历中,我认识到:与老师的配合方法的确十分关键。
第一,当接到老师的“反馈”时,不宜匆忙做出结论。可以先回到家中了解孩子的感受和实际情况,再决定如何处理。这能避免在冲动之下做出不当决策。
第二,与孩子对话时,应首先接纳他们的情感。孩子们更愿意与理解他们的父母分享心事。当我们展现理解时,他们更可能主动打开心扉。
第三,我们应作为桥梁协调师生间的情绪。可以引导孩子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老师的批评,同时向老师传达孩子的进步和努力。
第四,不应完全依赖老师解决问题。当然要重视老师的意见,但更重要的是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努力。
第五,展现家长的努力与智慧是必要的。在和老师沟通时分享我们的方法和思考会使得合作更为有效。
每位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挑战和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应持续学习、反思并妥善处理与老师的沟通问题。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推荐关注“亲子沟通艺术”公众号,与更多家长共同探讨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