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长在哪里_芹菜长在地上还是地下

2024-12-2805:12:43经营策略0

食通社说

农业与气候变化的紧密关系一直备受关注。赵飞,一位在平人农场工作的农人,为我们分享了他在面对气候变化时的经验和心得。

赵飞毕业于农业大学农学院,之后便加入了平人农场,在京晋两地从事有机蔬菜的种植工作。他的种植经验与气候变化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

在1月8日的北京丰年庆的气候变化分享会上,赵飞以普通蔬菜为例,详细讲解了极端天气如何影响农业,以及农场为应对这些挑战所采取的独特方法。

在农场工作中,赵飞经常被消费者问及关于蔬菜生长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与天气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消费者甚至可以直接从食物中感受到气候的变化。

以2022年为例,秋季的草莓因气温偏高而生长旺盛但不爱开花,导致上市时间推迟;春季种植的西兰花因短暂的高温而使花球变色;芹菜因温度湿度偏高导致纤维增多,口感变差且容易生病。这些都与气候的异常变化密切相关。

但赵飞也深知,“靠天吃饭”不仅仅是顺应天时,更是要了解并掌握当地的气候规律。他刚到山西灵丘的农场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当地的农资店,了解当地的气象规律,查询近年气象信息,做出大致的生产计划。

他提到,农民们总结出的种植经验其实已经融入了地方的农谚中。比如北京的农场会在惊蛰前后种豌豆,这是根据多年来的温度和季节适宜性总结出的经验。而各地的农民通常都会根据农历节气来安排种植时间,这些都是对气候规律的深刻理解。

现在许多人都在争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但无论如何,只要气候变得难以预测和不稳定,农人的经验就会受到极大的考验。赵飞和他的团队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规律和应对方法。

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独特的应对方法。例如,在大棚内挖排水沟防止水淹;种植黑麦草等草种来保护土壤;通过种植不同的蔬菜来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丰富性和稳定性等。

农场还自制多种菌肥,如酵素和枯草菌等。这些菌肥在遇到水灾等灾害后能派上大用场,帮助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赵飞强调,面对气候变化,增加每一个区域内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丰富性,就能提升它的稳定性。这些小的生态系统组合起来,就能够提升大系统抵御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