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在社会经济格局中虽占体量小,却对整体发展及稳定起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鉴于此,为扶持小微企业的成长,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支持。
今年,国税局再次为小微企业带来。具体来说,从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于年应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部分,在已经实施的财税〔2019〕13号第二号优惠基础上,再次实行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
依据如下:
为享受上述税收优惠,小微企业需首先确认自身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条件。这需要做好三方面的计算:一要算清年度应所得额,二要核算从业人数,三要算准资产总额。
概括来说,只有同时满足这三项条件的企业,方可享受到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
关于从业人数的定义,它包括了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数量以及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
对于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的指标,应按企业全年季度平均值来确定。具体的计算方法已详述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年度中间开业或终止经营活动的企业,其实际经营期将被视为一个年度,以此来确定上述指标。
那么,如何正确计算资产总额呢?让我们跟随小五一同探究。
比如,A公司2021年的应纳所得税额为86万元,从业人数为160人。以下为1月至12月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数据(数据均为虚构)。
我们需要明确资产总额的正确计算方式:不是简单地将1月至12月的期末资产总额相加后除以12,而是应遵循一定的计算公式。
若计算方式不当,如资产总额超出5000万元,企业将无法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
实在令人惋惜!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这往往是由于对细节理解不足,误将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的资产总额平均值作为填写要求。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资产总额的正确计算方法:
以A企业为例,其正确的资产总额为46967604.54元,未超过5000万元,因此可以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
不同的计算方式会导致结果大相径庭,对企业缴纳的税款产生显著影响。
作为财务人员,我们有必要深入学习相关规定及涉税细节,正确应用优惠,为企业合理合法地减少税负。
不妨立刻核算一下自家企业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申报条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