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心声:
我珍藏了一批2006年的普洱茶。闲暇之时,我在网上搜索了这款茶的信息。
意外发现,东莞的茶商正在销售,然而一款357克的大饼竟然只要200元。
这个价格让我对自家存茶的价值产生了质疑,瞬间受到冲击。
原本期望与友人分享自己的存茶,年份久远,口感更佳,能得到恰到好处的赞美。
但一看市场价格,357克的大饼竟然只值区区200元,存了17年的茶竟不如新出的小树茶受欢迎。这让我在朋友面前有些尴尬,怕他们随意搜索后看到这样的价格。
中期茶的市场价值:
2003年至2009年间的普洱茶,虽然存放多年,但在市场上的价格并不高。主要原因是:
在2009年,古树茶因其极高的品饮价值,迅速占领了普洱茶的高端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2003年至2008年的普洱茶往往被视为台地茶的代表。
如今,台地茶在普洱茶市场中通常被视为低端茶的代名词,即使存放多年也难以获得高价。
这样的局面虽有些尴尬,但老一辈茶商仍坚信:普洱茶越陈越香,也意味着其价值会随时间增长。
古树茶的时代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台地茶的看法。
讽刺的是,从市场表现看,反而是一些大厂用台地茶制作而成的明星茶具有投资价值。
令茶友们担忧的是:
现今市场是否又会再次改变对古树茶的看法?
有人认为,否定期货期普洱茶的理由包括当年的茶山基础设施、卫生条件等不足,以及当时将其他茶叶成普洱茶压饼的情况。
我们不禁要问:未来是否会出现新的理由来否定当前的普洱茶?
这样的担忧并非没有根据。因为从市场发展的角度看,新的概念和趋势总是不断涌现。
普洱茶市场的稳定性:
我们必须认识到普洱茶市场已经相当成熟,大部分可开发的领域已经被开发。
出现新的概念取代古树茶的可能性较低。
对于茶客而言,存茶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投资升值,更多的是为了未来有好的茶叶可饮。
只要茶叶品质好,其他的不必过于担心。
实际上,感到尴尬的往往是茶商。许多茶商把时代和产业的红利误认为是茶叶的升值。
在古树茶刚开始火的时候,一方面当时的茶园面积有限,古树茶供应不足;全新的市场概念使得古树茶备受追捧。
这导致古树茶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使得茶商从中获取了巨大利润。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的大量存入和山头茶价格的逐渐走高,使得市场逐渐饱和。
许多茶商误将茶叶的难以变现归咎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
如今的市场环境下,茶叶的变现变得尤为困难。
流通难题:
从源头茶农到家终端消费者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斥着大量的茶叶。库存难以变现,缺乏足够的现金流。
普洱茶升值的幻觉在产能过剩和价格高昂的双重夹击下破灭。
回顾过去,我们明白人间的升值并非普遍存在,更多的是时代和产业的红利(即资本扩张产生的溢价)。
在时代的红利初期买进,并在市场高峰期卖出才是真正的升值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