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周转率的计算方式为:
存货周转率 = 期间内发出货物总额 / 期间内平均库存额。
而周转天数的算法则是相反,即 = 期间内日平均库存额 / 期间内日发出总额。
从这些公式中可以看出,存货周转率是用来衡量一个周期内货物周转的次数,数值越大表示库存的利用效率越高。
传统意义上的存货,指的是存放在仓库中的物品。然而从物流的角度看,由于物品在各个状态转换之间总会存在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内未被使用的物品即被视为存货。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所有为未来闲置准备的资源都可以被定义为存货。
一、存货绩效评价的量化指标
对存货进行明确且一致的绩效评价,是存货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评价既要反映服务水平,也要反映存货水平。若只关注存货水平,可能会导致计划者偏重于最低的存货水平,从而对服务水平产生不利影响。相反,若只关注服务水平,可能会使计划者忽视存货水平的重要性。绩效评价应清晰反映企业的期望和实际需求。
(一)仓库资源的使用效率
1.地产使用效率计算公式为:(仓库建筑占地面积 / 总占地面积) x 100%。
2.仓库面积利用率 = (仓库可利用的面积 / 仓库总建筑面积) x 100%。
以上指标均能衡量仓库空间的有效使用情况。
3.库存容量效率 = (实际库存商品数量或容积 / 应存库存数量或容积) x 100%,这反映了仓库的存储能力。
4.有效库存范围 = (库存量 / 平均每天需求量) x 100%,这体现了库存量与需求之间的平衡。
其他指标如投资成本率、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等均通过不同角度来衡量仓库的操作效率和设备状态。
(二)服务水平相关指标
1.缺货率 = (缺货次数 / 顾客订货总次数) x 100%,这反映了顾客服务满足度。
2.顾客满意度 = (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数量 / 顾客总需求量) x 100%,衡量了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
3.准时交货率 = (准时交货的次数 / 总交货次数) x 100%,这体现了企业的交货能力。
货损货差赔偿费率则反映了货物损坏或差异对业务收入的影响。
(三) 关于储存能力与质量
1.仓库吞吐能力实现率 = (实际吞吐量 / 设计吞吐量) x 100%,这表示了仓库的吞吐能力。
2.进、发货准确率 = (出现差错的总量 / 总吞吐量) x 100%,衡量了进出货的准确性。
3.商品缺损率 = (商品缺损的数量 / 总商品数量) x 100%,反映了商品的保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