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地区,传统的牛养殖方式常以自然放牧和基础饲料为主,多利用青草、农作物秸秆和红薯藤等自然材料喂养牛只。这样的养殖方法通常不会添加精料,导致牛的营养摄取不足,生长速度较慢,肉质也相应地不太理想,因此难以获取较高的售价。为改变这一现状,应当转变旧的养殖观念,为牛的日粮中合理搭配精料,增强营养,从而提高育肥效果并提升整体的养殖收益。
精料的制备主要依赖于多种原料,如玉米粉、豆饼、豆粕、糠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根据肉牛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应科学配制饲料,以增加营养并减少成本投入。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牛只,如犊牛和成年牛,其精料配比应有所区别。例如,对于断奶至体重250kg的犊牛,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玉米粉、豆粕、菜粕、棉粕和麦麸,并联合应用预混料。而对于体重300kg以上的牛只,其精料配比则应作相应调整。
为确保肉牛健康生长,饲料配比需全面考虑。在青草饲料丰富的季节,可适当增加青饲料比例,如70%投喂禾本科牧草和30%投喂豆科牧草。而在冬季青草不足时,可投喂黑麦草、干青草或青贮饲料。花生饼、酒糟及酱油糟等含有丰富粗蛋白和能量的饲料,也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可结合实际合理应用。
增强牛的消化吸收能力对增重至关重要。定期使用健胃物如SQ胃泰,有助于节省饲料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在肉牛的生长过程中,对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的需求也很大。特别是在长骨架时期,精料中需添加壮骨肽以补充钙磷。而在后期育肥阶段,为达到更好的育肥效果和瘦肉率,需使用速肥肽二代。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育肥,及时对断奶后的犊牛进行育肥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育肥方法,使牛在13至17月龄时达到约450kg的体重后出栏。其中持续育肥法是一种高效利用饲料的育肥方式,每日需投喂2至3次饲料,并确保增重在正常范围内。
在选购架子牛时,应首选体格健壮、骨架大且肌肉薄的牛只。这样的牛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及良好的育肥效果。公牛的生长速度通常快于阉公牛和母牛。在育肥过程中,应根据牛的年龄、体重和营养状况进行分阶段饲养管理。每个阶段的饲料投喂量、次数和种类都应科学配置。
日常管理方面,应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打扫并确保牛体干净无粪块。要科学分群编组牛只,并限制其运动范围。合理的锻炼对牛的健康生长起着重要作用,并有助于防止疾病发生。确保牛每天有4至5小时的日光照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
在冬季,要加强牛舍的防寒工作以保持适宜的温度。而在夏季则应加强通风以保持适宜的舍内温度和湿度。这有助于促进牛的正常代谢并提高食欲及育肥效果。疫病防治工作也是肉牛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应定期观察牛的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