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作为冬季的保暖良伴,深受大众的喜爱与追捧。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羽绒服不再仅仅是保暖的象征,逐渐增添了品牌的“光环效应”。
品牌背后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智商税”,许多消费者为这些品牌付出了不菲的代价。
那么,为何某些普通的羽绒服能够标价两三千元,甚至更高达上万元呢?
这背后的价格是否仅仅因为品牌的影响?
波司登,作为羽绒服领域的先驱,早已在“奢侈品牌”的道路上占得先机。
近年来,不仅波司登在追求高端市场,就连以往定位平价的羽绒服品牌如大衣度等也纷纷转型,追求高端路线。
在这样的趋势下,其他品牌也必将受到启发,寻求自己的高端定位之路。
美特斯邦威在转型过程中,不仅扩展了高端羽绒服线,同时也继续推广其原有的年轻休闲服装线。
因为美特斯邦威作为年轻人的时尚休闲服装品牌,一直以吸引十几至二十几岁的年轻消费者为主。
据统计,美特斯邦威的2018年单品销量中,外套单品占比高达27%,其中羽绒服的销量亦不容小觑。
这表明了市场对于多层次、多元化服装产品的需求,任何一个品牌若想立足市场,都必须顺应这种需求变化。
那么,随着消费升级的推进,是否会有更多品牌涌入高端羽绒服市场?
羽绒服市场的日益高端化趋势同样波及到国际市场。
全球各大户外品牌如North Face、Montbell、Columbia等纷纷推出高端款式羽绒服,力求在时尚性上脱颖而出。
这些品牌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户外功能,更在细节设计上加入了配饰等元素,突显出独特的品味和身份地位。
现在消费者对于羽绒服的认知已不仅仅是保暖的工具,更是展现个人价值和时尚品味的选择。
名头响亮、价格昂贵的羽绒服更能体现拥有者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
以时尚为主打的潮牌Moncler就是一个例子。其定位已经转向奢华羽绒服市场。明星们穿过的款式往往价格,这就是明星效应的体现。
为了打破与大牌之间的界限,Moncler推出了“温哥华”系列。如果你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和财力,你就可以购买这个系列的羽绒服。
时尚圈的众多大神们选择自己钟爱的款式进行试穿和炫耀。在Moncler的助力下,某些款式在售罄后价格飞涨至数十万加元。
这种盛况无疑为其他品牌树立了典范。此后,类似的潮流展销会纷纷举办。各品牌为了吸引消费者推出限量版产品。
一些国内外的小众品牌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他们通过少量出售作为噱头吸引眼球。如Fendi、Stellas McCartney、Kenzo等品牌大打稀缺牌。
同时还有不少新兴设计师品牌通过网络渠道销售自己的产品。如Birger Christensen等品牌的精致款式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信息所左右迷失方向。
有时一个偶然间弹出的高级灰毛衣广告就能吸引我们的目光让我们产生购买的冲动。
然而这种盲目追求潮流、毫无节制的消费行为并不少见。这些人往往为自己的消费决策感到自豪认为自己很有品味和地位。
与此相反的是理性消费的理念。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产品是否真正符合我们的需求以及是否具有性价比。
只有当人们能够理性消费时品牌方才会更加注重出售高性价比的产品走大众化路线而不是一味地迎合虚荣心理走高级路线。
总之理性与感性消费并存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消费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