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功能展开六个步骤_质量功能展开一般是用来()

2024-12-2820:55:40销售经验1

一、总览原则

1. 质量导向的实践

坚持市场为基、客户为尊,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理念就是满足客户要求并不断增强客户满意度。

2. 领导引领的质量观

质量不仅是产品或服务的结果,更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领导者的质量认知是质量管理工作推进的关键。

管理者对“定义质量”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产品(服务)的质量水平。

二、质量定位与价值

3. 质量部门的价值体现

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持续盈利。这包括提升客户满意度,降低内外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质量工作应服务于生产(运营),助力企业(工厂)实现利润最大化。质量工作应围绕客户需求、企业需求、上级需求及横向部门需求,提供全面的“服务内容”,确保服务对象满意。

4. 质量管理风格的理解与实施

在实施质量管理时,既需要展现善意和帮扶,又需在关键时刻坚守原则。推荐的通用性风格是:坚持原则,适度,灵活把控,实现互利共赢。

5. 质量功能的灵活应用

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内部管理环境,灵活运用质量功能。企业标准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的,侧重于质量服务;反之,则应注重强化检测能力、完善标准化、单纯性质量监督与改善等功能。

三、质量控制与实践

6.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明确质量定义,建立过程标准化,并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以维持现有(定义)的质量水平。这主要是为了控制系统的偶发性缺陷。

7. 质量控制的核心本质

对质量变异的源头(5M1E)采取监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防止不合格品的扩散和流转。关键词是:不让不良品流入下一工序。

8. 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通过监督方式,管理者不断进行监督/检查、纠正/教育工作,使不执行的人付出代价(必要时),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异常处理步骤主要是纠正不合格品及其原因。

四、质量改进与突破

9. 质量改进的基本逻辑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协调各方原因分析、验证真因、拟定/评估措施、追踪措施落地、验证有效性)—预防问题(改善成果标准化)。这一循环旨在突破原有质量水平,消除系统性问题。

10. 质量改进的深层含义

重新定义和提升/完备过程标准,并持续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最终目标仍是回归到质量控制层面,关键词是:提升/完备标准。

11. 质量改进的方法与途径

开展跨部门的“突破式”改进和内部人员的“渐进式”改进。质量人员在改进中应扮演者、平台搭建者和推动督促者的角色,以促进改善的达成。实施步骤主要是纠正不合格品的原因及其潜在原因。

五、质量保证与文化塑造

12. 质量体系的建立与持续改进

建立并维持一种质量秩序,持续改进以设计正确的做事方法,使其与现实操作相融合,确保用正确的方法做事,防止问题发生。

13. 质量激励的机制与作用

产品(服务)的质量取决于工作质量,而工作质量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通过经济/与质量挂钩的形式,激发相关责任方一次性做好质量的意愿。

14. 质量管理的文化培育与传播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