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的几个主要指标_设备管理五大核心八个内容

2024-12-2822:24:44创业资讯2

01 设备管理概述

在企业生产流程中,设备与仪器的角色不可或缺。随着现产流程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大部分的制造任务被精密的机器和设备完成,只有极少数的工序还依赖于手工完成。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设备不仅是企业生产效率的保障,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某些特定类型的企业对生产设备的依赖性极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多依赖于设备的精确运行和控制。

设备是整个供需环节能力的主要提供者。在企业的资源计划(ERP)中,能力通常指的是工时能力。如果设备运行不畅或准确度不足,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周期、排产进度和工时,甚至可能造成库存压力和成本浪费。

在制定生产计划(CRP或RCCP)等能力计划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效率。只有当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得到保障,企业的生产计划才能得以有效执行。无论是小修、中修还是大修,或是针对设备发生的性维修,都应纳入设备管理的范畴。

对于一些高科技设备,发达可能会限制其出口或出口数量。由于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大量资金。正确使用、精心保养和及时检修维护设备,是保证企业高质量、低成本生产的关键。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管理设备,是提高设备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设备与仪器的管理是企业资源计划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设备管理内容

  • 建立并执行设备管理制度
  • 开展设备使用培训工作,确保员工合理使用设备
  • 按规定及时进行设备维护工作
  • 执行设备修理制度,及时对设备进行检测和修理
  • 做好设备的日常台账管理工作
  • 根据需要及时地、有计划地改造与更新设备

在设备管理的实践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局部解决方案,如设备的维修和更新等,还要有整体解决方案的视角。整体解决方案不仅包括业务上的库存和物料管理,还涉及生产执行系统(MES)等多方面的内容。

以MES为例,它是制造执行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侧重于生产的执行方面。MES包含了与执行相关的各种模块。比如计划和排产模块、仓库管理模块等都是MES系统的一部分。

无论是设备的检测与保养、维修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还是设备使用记录的生成与分析等都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03 设备管理的业务内容

在系统使用前需要建立基础数据如设备台账和设备结构清单等。这些基础数据为后续的设备管理和维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中设备的台账是设备管理的最基础数据之一,并与企业的固定资产台账紧密相连。这体现了财务管理在ERP中的核心地位——确保企业的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对于用于检验、测量的仪器等,除了要进行专门的计量外,还需要根据仪器的不同使用阶段进行计量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在保养方面,除了周期性的保养外,一旦发现设备出现异常或情况时应及时进行性维修。同时根据设备的不同保养周期生成保养计划并执行。

在维修方面除了小修、中修和大修等周期性维修外还有性维修。这些维修工作都需要制定详细的维修计划和记录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最后在设备使用记录方面需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以产生设备使用综合报告从而为后续的设备管理和维护提供决策依据。

此外对于一些重要指标如设备的利用率、故障率和完好率等都应进行定期的监控和分析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