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的解释是什么_设计思维的第三步骤构思又叫什么

2024-12-2900:15:20销售经验0

《时间的朋友》周年回望

当钟声于2019年12月31日晚八点半响起,亿万网民再次齐聚电脑前,翘首以盼罗振宇老师的年度演讲——《时间的朋友》第五季。虽然罗老师的演讲时常因“贩卖焦虑”而受到网友的微词,但其中也不乏值得肯定的闪光点。特别是他在解读大政方针时所展现的深刻与中肯,让广大网友为之点赞。

在现今这个信息的时代,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单向灌输。课程,作为社会挑战的浓缩体,早已不再是单一知识的载体。罗老师曾提及的“课程是把社会上的挑战,在学校里打包浓缩”的观点,深刻反映了教育的时代变迁。

在当今的课程中,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它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设计领域中具体技巧的泛指,如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设计思维是一种更为深刻、以人为本的创新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可以在各个领域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斯坦福大学为设计思维的发扬光大起到了关键作用。该校机械工程系的教授戴维·凯利所创立的D.School,更是将设计思维的理念融入到课程与实践之中。而将设计思维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步骤时,它被细化为五个步骤,即:

1. 同理心——即要设身处地地理解对象的真实需求,换位思考作为设计者的起点,为后续步骤做好准备。

2. 定义与界定问题——通过观察和理解问题,设计者能够更精准地定义和界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创意构思——围绕已定义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各种创新的点子。

4. 原型制作——通过简单验证创意构思的结果,构建产品模型或进行工程实践的初步模拟。

5. 测试与优化——使用产品原型或模拟环境来测试问题是否得到解决,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优化解决方案。

这五个步骤并不是一次性的单向过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反复、迭代的过程。就像螺钉的螺纹需要不断螺旋上升一样,在不断迭代中发现问题、观察思考、寻求共鸣、精准定义需求,然后不断完善产品模型并经受更严格的测试检验。这构成了一个不断上升自我完善的闭环。

在教育的实践中,我们通过项目制课程多次运用了设计思维的培养。比如在小发明家竞赛中,二年级的张曦同用设计思维解决了多人饮水卫生问题,通过双人饮用杯的设计成功满足了这一需求。再如杭州的小学生张杭同学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后,运用设计思维方法成功解决了圆规使用的问题。这些实例都展示了设计思维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其重要性。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