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才渐渐理解社会资源分配的深层逻辑:既有人为的预留,也有靠自身努力争取的部分。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购物中心寻找停车位时遭遇满座之困。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位,正欲驶入,却被保安拦下,指着满座的牌子示意我们离开。心中的困惑与不满难以言表,有时明明看见有空位,却无法停车。争抢车位、发生纠纷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这一现象背后实则关联着资源分配的方式与原则。那么,社会资源的分配是如何进行的?它又遵循了怎样的原则呢?
一、资源的获取方式:若非预先为你预留,那么请尽早排队等待。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抢购火车票时,若能早起,或许还能在车站买到票。而如今,即便再早,也可能比不过抢票软件的快速。生病需要住院时,预约与抢号同样成为了一道难题。若没有预约和号码,如何能得到治疗?
每天上下班时,或许你会提前很久到达单位,只为了在写字楼下的车位中找到一个空位。然而总有一些空位,无论何时都等待着别人的到来,即使他姗姗来迟,也总会有人热情地指引停车。
这让我回想起近期的新闻,一位老人因无法及时取钱而愤怒地砸毁了银行卡。为什么总有人排队等候却依旧无法及时办理业务?
二、资源分配者的逻辑:先进行预留,然后公开进行分配。
如果你是资源分配者,面对有限的资源与无法满足的需求,你将如何进行分配?你会将所有资源百分之百地分配出去吗?在我们的传统思维中,总会预留一部分资源以备不时之需。这或许是人之常情,以防万一有人打招呼或遇到突况。
资源预留往往难以直接满足需求者的需求。现代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通过APP进行分配,但后台数据却难以被需求者所见。抢票、排队、预约等问题依然存在。更令人苦恼的是,连APP的放号时间也需牢记,以免错过机会。
三、空车位与保安的纠纷:为何会引发冲突?
这是因为保安未能理解人性的规则。人性有两套规则:内知识与外知识。内知识涉及权谋与手段,而外知识则关乎听话与照办,无需思考与质疑。就如同排队吃草的羊群一样。那些掌握内知识的“兽”,却常常披着羊皮。保安或许忘记了这一点,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纠纷,保安应在空车位上设立明确的标识:如“专用,勿占”、“应急车位,勿停”、“私家车位,禁用”或“预约车位,已满”。这样,善良的“羊”自然会绕道而行。他们只会责怪自己排队不够早、开得不够快、资源不够广。若有个别不听从指挥的“羊”,保安再行使权力也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