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羽绒服相关的话题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广泛关注。据业内人士透露,羽绒原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90%的鸭绒价格从去年的35万涨至今年的59万一吨,而90%的鹅绒更是从去年的70万攀升至今年的125万一吨。这一成本的剧增,使得一些厂家采取不良手段,如用掺杂废丝的50%鸭绒冒充90%的鹅绒。
那么,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羽绒服呢?究竟什么样的羽绒服更加保暖?我们又如何能够选购到既经济又质量上乘的羽绒服呢?
解答这些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查看服装的水洗标签。完整的水洗标签通常会包含产品的详细信息,如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安全类别、产品号型、纤维成分及含量、产品等级、制造商信息以及维护方法等。
自2022年4月1日起,新的标准GB/T14272-2021《羽绒服装》取代了旧的标准。新国标对羽绒服装的标注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除了基本产品信息外,还特别强调了羽绒的种类、绒子含量和充绒量等信息。在选购时,我们应留意水洗标签上是否明确标明了这些关键信息。
绒子含量是我们选购羽绒服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新国标将“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这更加准确地反映了羽绒的保暖性能。绒子是由一个绒核和放的细小绒丝组成,形成像蒲公英一样的结构,其圆润蓬松的特性能够储存更多的静止空气,提供良好的保暖性。
选择羽绒服时,填充物种类及充绒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鹅绒和鸭绒是两种主要的羽绒填充物。一般情况下,鹅绒的绒朵更大、更蓬松,因此保暖性更好。由于鹅的生长周期长、饲养成本高,所以鹅绒的价格相对较高。对于对气味敏感的消费者来说,鹅绒羽绒服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鹅是素食动物,其羽绒的气味相对较淡。
在购买时,我们还应注意充绒量,即衣服中填充的羽绒克数重量。充绒量是影响羽绒服保暖性能的关键因素。充绒量达到一定水平就能提供良好的保暖效果。不同环境温度下需要不同充绒量的羽绒服。
蓬松度也是衡量羽绒服保暖性能的重要指标。虽然标准并未强制要求在水洗标签上标注蓬松度,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羽绒服的回弹速度与形状来大致判断其蓬松度。蓬松度越高,保暖性能通常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