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冰山模型图_胜任力模型六个维度

2024-12-2903:12:03销售经验1

你知道吗?胜任力这一概念最初是为了反驳那些过分依赖传统智力测验来评判人才的做法而提出的。由于传统的智力测验往往将机会局限在智力超群的人群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普通人群的平等机会,尤其是在知名大学录取和关键岗位任用等方面。麦克利兰(McClelland)博士认为,仅凭一次的智力测验结果来评价一个人,是不全面的。因此他提出“胜任力”这个概念,意在证明即便是看似不擅长考试的“笨小孩”,也可以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自麦克利兰博士在1973年提出胜任力理论以来,该理论在企业的应用上取得了广泛的成功,逐渐被认为是在国际范围内特别是在优秀企业中有效选拔、培养和发展人才的方法之一。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常用的几种胜任力建模方法及其优劣势。

1. 关键事件访谈法(BEI)

该方法通过调研被访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关键事件,收集事件背景、过程及处理行为等细节信息。通过对绩效表现优秀和一般的小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差异信息,从而设计出优秀的绩优能力模型。这是目前较为主流且公认有效的建模方法。

2. 标杆模型分析法

此方法借鉴现成的胜任力模型或专家系统数据库,对比其他企业尤其是同行业的胜任力模型。同时结合企业自身战略需求和内部文件进行全面调研分析,从而确保建立的胜任力模型具有行业适应性和领先性。

3. 成功画像法

成功画像法是呈现岗位最优秀人员的胜任典范,从知识、技能、特质以及岗位任职经历四个维度进行展现。通过邀请岗位最优秀的人员和岗位上级共同描述,再合并同类项,最终每个维度保留关键条目,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寻找和选拔人才。

4. 卡片筛选法

卡片筛选法利用成熟的能力模型数据库,通过实物卡片或电子平台进行筛选。例如,安迪曼咨询自主研发的胜任力卡片,用于快速建模。整套卡片包含多个能力维度、组和能力项,参与者通过多轮筛选确定对企业至关重要的能力项。

5. 度分析法:敏捷建模方法论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综合使用多种科学方法如DACUM、胜任画像、卡片法等,进行度分析。精准萃取岗位典型场景、任务和成功案例,快速分析出典型的胜任力要素。根据企业实际使用场景构建胜任力模型的结构及内容。

结论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