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在1925年7月,挥笔写下了一篇名为《立论》的短文。此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但意味深长的场景:一户人家为新生的婴儿庆祝满月,设宴邀请了亲朋好友。在喜庆的宴席上,客人们争相表达着美好的祝愿。
大家都用最动听的话语来恭维这家的新生婴儿,如“这孩子将来必定前途无量”或“小宝贝如此可爱,定将光耀门楣”。就在这欢乐祥和的氛围中,突然有一个人说出了与众不同的话:“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哗然,愤怒之情难以抑制,随即将其逐出宴席并施以痛打。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禁思考:为何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选择说之语而非真心话?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类似的困境。尤其是在与他人交往时,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或避免尴尬的场面,我们往往选择说一些场面话而非实话。
以工作中的情境为例,当我们与上级沟通时,即使我们发现了上级的决策存在一些问题,也往往不敢直接指出。若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所在,很可能会引起上级的反感,甚至会认为我们不够尊重他们。但问题不解决也不行,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更为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里面的关键不在于你是否说实话,而在于如何让你的话语更有分量且能被他人接受。当你的语言富有情商且带有理解与共情时,别人自然更愿意听取你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你说出真相并不会让对方觉得“性子直”或“情商低”,反而可能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具有责任感和实际经验的人。
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工作中沟通策略的采用,都是需要智慧的。选择何时、以何种方式说真话是一个重要的技能。要时刻记得用共情、理解和尊重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如此一来,你的言辞就会如同润滑剂般顺畅人际关系的运作,同时也会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与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