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社会已从早期的信息差逐步演进至认知差的层面。
那么,何为认知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认知被描述为注意、解释、判断、记忆四个环节组成的大脑活动过程,这种描述固然科学且严谨。但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其涵义或许有些难以捉摸。
我个人更倾向于从直观的角度去解读。认知,从字面上理解,即是认识与知道的过程。认识,是主体主动收集客体的知识,如同科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去探究自然规律。在心理学领域,认识指的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如人们通过与社会接触而形成对社现象的认识。在日常用语中,“认识”也含有“认得”的含义,如“我认识他,他是我的邻居”。故此,认识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是从物质到意识的过程。
而“知道”,则更多是一种思考的过程,是意识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的阶段,带有一种“领悟”的意味。
认知便是我们认识事物、理解事物、进而归纳总结的过程。这仿佛是一个从混沌到清晰,从表象到本质的升华。
当我们对认知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便能更快速地掌握提升认知的方法。这包括不断地开阔视野,去认识大自然,然后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意识加工,最后归纳总结,掌握其中的规律。
具体的行动计划如下:
1. 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提升认知。这种方法虽然深刻,但成本较高。
2. 通过社会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来提升认知。最主要的方式便是阅读。但这种方式存在的风险,需要我们关注客观条件对主观意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