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新闻(记者报道)
在柘城县老王集镇吕庄村的田间地头,我们遇到了村民马县委。他告诉我们:“现在展示的是新近晒干的红薯淀粉,通常六斤多的红薯才能提炼出一斤淀粉。这种淀粉用途广泛,可以做成红薯粉条、凉粉、丸子,还能炸制酥肉,且完全是绿色无添加的食品。”
马县委,今年41岁,自幼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自离开学校后,他就与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村里首个尝试流转土地的人,并成立了文聚种植专业合作社。他尝试种植过各种作物,从白菜、西瓜到豌豆、大蒜,再到甜玉米和彩色红薯等。
近几年来,他在种植红薯的过程中发现了加工粉条的商机。不仅自己种植红薯,他还从附近的优质红薯基地购入高淀粉红薯,年采购量达17万斤左右。他的红薯粉条供不应求,就连红薯淀粉也是如此。在采访过程中,他的手机不断有消息提示音响起,可见生意之繁忙。
“当前正是制作红薯粉条的最佳时节。”马县委说,“当红薯刚上市时,我就已经订购了2万斤的优质红薯,用来加工粉面疙瘩。令我高兴的是,红薯粉条还没制作完成就被抢购一空。”
据马县委介绍,纯正的红薯粉条质地脆硬,晒干后一抓即断。与此相反,市场上有些号称纯红薯粉的产品即使在太阳下暴晒十天也不会断裂,这往往是因为其中添加了食用胶。若市场上出售的红薯粉条价格过低,很可能不是纯正的红薯粉条。由于马县委坚持手工制作、味道纯正的红薯粉条,他的回头客众多。今年,他又引进了新的加工设备,预计红薯的收购量还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