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教育背景下,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中小学生的字迹潦草,书写规范与结构混乱,导致汉字的辨识度大打折扣,几乎成了难以辨认的艺术符号。不少教师在批改语文作业时都感到无奈与痛心。若此状况持续,全民的书写水平及对文字的欣赏能力都将有所下降,这对提升素质、弘扬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都是极为不利的。
一、练字可提高学习兴趣
据调查显示,学习表现不佳的学生往往字迹也较为潦草,而学习优秀的学生则大多字迹工整。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天都需要完成作业。若字迹工整,书写便成为一种有意义的表达方式。相反,如果字迹潦草,书写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
很多学生对书写感到厌倦,由于字迹差而敷衍了事,导致学习成绩逐渐下降。而学习书法艺术,如钢笔字,则能显著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优美的书写不仅能让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作业,还能有效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良好的书写习惯将为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例如,人们常说某某同学文雅且书法好。仔细观察后我们还会发现,身边那些字迹优美的人往往在学习上表现优异,且人际关系也较为和谐。
学习书法不仅仅是学习写字技巧,更是欣赏古典文化的精髓。书法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汲取文学营养,提高文化修养。这些作品所涉及的历史、古典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其智力发展。
二、练字可培养良好习惯
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通过书写习惯来培养个人修养。在古代的启蒙教育中,写字教育就已经开始。西周时期就有关于“书”教的记载,“书”教包括识字与写字两方面教学,并以写字为主要内容。先生认为中小学生应将字写得合乎规格,既端正又干净,易于辨认。这样的书写习惯有助于培养细心、专注的品质。
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关系到字的好坏,还与个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规范的书写习惯包括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实际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先生进一步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并不一定要成为书法家,但应将字写得合乎规格、端正和干净。这样的习惯有益于使人保持细心、集中注意力并善于体谅他人。
据专家研究显示,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练字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古话说:“书如其人。”这表明人的性格与书写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古代人们十分重视书写技巧与个人修养的关联性。苏轼曾说:“观其书以知其人。”这说明在评价一个人时往往会考虑其字的好坏。
实际上写字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人格价值。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往往影响着他人对我们的第一印象。在如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单位往往会通过手写履历表来考察应聘者的书写能力。
此外写字还能展示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形态与良好的字形成有着特殊的联系。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一手好字都能带来不同的益处如使自己心想事成、容人律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