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一次交谈中,我遇到了一个有趣的挑战。一位友人向我问询关于供应链管理的问题。
“如何在采购产品上制定有效的考核策略?”他问道。
他进一步解释了关于产品分类的困惑:“有些产品单价高,年用量相对较小;而另一些则年采购量巨大。如何恰当地进行管理?”
在这样的问题中,最佳的解决方法是运用“ABC分类法”。将所有的SKU分类处理,以便更好地采用具体的管理策略。对于同一类型的采购件,不应用单一的固定策略进行管理。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讲解ABC分类法。它究竟是什么呢?
根据ASCM CSCP教材的定义,ABC分类法(ABC Classification)是一种根据标准成本乘以年预计使用量来计算物品的年成本金额,并根据此金额将物品分为A、B、C三个等级的管理方法。
具体而言,A类物品只占据约10%-20%的SKU数量,但其金额贡献高达50%-70%。而B类物品大约占据20%的SKU数量和总金额的20%。剩下的C类物品则占据了60%-70%的SKU数量,但其金额占比却只有10%-30%。
虽然这种比率并非绝对固定,但ABC分类法的核心逻辑是集中管理资源于那些对整体成本贡献最大的物品上。这就像是将宝贵的资源投入到最关键的部分,以确保最大的效果。
在ABC分类法的运用中,有几点值得注意。
计算物料成本时必须使用标准成本而非单纯采购价格。这个标准成本需要考虑包括运输、仓储等在内的全部成本。
ABC分类法不仅适用于原材料和成品分析,同样也适用于客户分析。例如,那些贡献了80%销售额的客户,无疑是销售团队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
帕拉图原理也是ABC分类法的理论基础之一。该原理指出,少数的原因或因素往往产生大部分的结果。这同样适用于库存管理和供应链分析。
针对不同的物品等级,应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对于A类物品,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严格的库存控制。而对于B类和C类物品,可以采取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
那么如何具体实施ABC分类法呢?这里有几个小贴士。
第一点是要抓住主要矛盾。集中时间和资源在那些对业务创造最大价值的活动上。这可能包括产品研发、制造、销售或是业务流程的优化。
对于A类物品的库存控制要尤为严格。这些物品的价值高,因此需要特别的仓库保管措施和运输安排。需求预测对于A类物品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点是加强需求预测管理。对于A类物品的需求预测要更加精确和严格。当实际订单与预测存在较大差异时,需要及时与销售和市场部门沟通核实。
最后一点是循环盘点制度。根据ABC分类法,制定不同的盘点计划。价值越高的物品被盘点的次数也越多。这样可以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并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ABC分类法是一种基础但强大的管理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通过合理运用此方法,可以实现库存的高效管理和资源的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