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夜班的正确方式_如果上夜班应该如何安排

2024-12-3008:09:19经营策略1

一、关于熬夜的种种影响

熬夜的危害知多少?

在应当蓄锐的凌晨3至5点时段,因缺乏休息而继续工作,会导致个体的警觉度、认知力、协调性和情绪降至低谷。工作之余,许多人感到疲惫不堪,白天补眠却并不理想,久而久之,还可能引发慢性睡眠障碍的问题。

从长远角度看,熬夜的潜在后果不仅限于外在形象的改变。近期的研究系统性回顾显示,失眠、职业意外、肥胖症、2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乳癌、前列腺癌、结癌等健康问题,都与夜班工作存在紧密联系。

英国一项针对2231位运动员的调查发现,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因夜间工作而感到身心疲惫,甚至有近半数的人在回家途中遭遇意外。这足以引起我们对熬夜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睡眠与行为现象的复杂性使得其研究颇为困难,有效的睡眠改善措施往往需要结合可靠的实验证据和专家的建议。

二、《夜班的应对策略》

夜班前的准备:减少“睡眠债”

减少“睡眠债”是夜班前的关键。当日早晨,若能自然醒,将是美好之举(虽然可能只是理想状态)。但现实中,条件往往不允许。应把握下午的“黄金时段”,特别是在2点到6点间进行短暂补眠。

研究证实,夜班前60-90分钟的小睡可以帮助机体完成一个睡眠周期,与认知获益、缓解睡意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何保持夜班中的状态?

1. 适度小睡:建议夜间工作期间小睡不超过30分钟,避免进入深层睡眠并减少醒来后的“睡眠惯性”。

2. 适时摄入含的饮品:如咖啡、茶等,能提升方向感、注意力和判断力。建议按照4 mg/kg的比例在预期睡觉时间之前8小时摄入,且在睡前至少3小时内避免饮用。

3. 谨慎使用兴奋剂:尽管有些兴奋剂如阿非达莫尼、可以减轻睡意,但可能引发严重的皮肤反应和其他未知风险。

4. 合理进食:夜间应准时进食,避免大吃大喝以稳定情绪。适时的少量加餐可以帮助抵消饥饿所致的胃肠不适。

特别提醒:虽然亮光可以抑制褪黑素从而减轻睡意,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这种方法能有效改善夜班状态。

三、夜班的后续处理

夜班后的恢复:如何偿还“睡眠债”?

夜班后常会面临生理节奏错乱的问题,即“时相扰乱”。为补偿因夜班而欠下的“睡眠债”,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做好全面的睡前准备:如使用眼罩、耳塞等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2. 遵循固定的睡前常规:如沐浴、阅读等。

3. 避免接触刺激因素:如和等至少在睡前6小时内需避免接触。

4. 重视内源性褪黑素的正面效应。

要努力使作息重回正轨。Helen将这一过程称为“复位”。例如,小睡后应到室外沐浴阳光并参与社交活动。

四、参考文献

BMJ 2018年发表的研究成果:j5637 doi:10.1136/bmj.j5637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