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产品商业化工作中,衡量产品的变现效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讨论商业化效率时,我们常常会提及到Gross Profit、ARPU、eCPM和CAC等指标。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运营指标,那就是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ife Time Value,简称LTV)。对于商业化的最终追求而言,都是希望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能够最大化地产生商业价值。
为了全面理解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用户生命周期(Life Time,简称LT)的概念。简单来说,用户生命周期是指用户从开始使用产品到不再使用产品的整个时间段。
从微观角度来看,这个指标的意义似乎不大,因为用户之间的个体差异巨大。但当我们从宏观角度,看待整个产品的用户时,这个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留存率与用户生命周期一样,是一个宏观的指标。我们可以运用概率思维来理解它。例如,如果一款App的次日留存率为55%,这意味着该产品的典型用户在第二天继续使用的概率是55%。
结合产品留存率,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用户生命周期。假设一款App第n天的留存率为Rn-1,那么对于任一用户而言,他在使用产品的每一天都有一个继续使用的概率,这个概率累加起来就是用户生命周期(LT)。计算公式为:LT = 1+R0+R1+……+Rn-1。我们通常讨论的用户生命周期是指固定时间窗口内的LT,如30天或45天的LT。
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ife Time Value,简称LTV)。
LTV指的是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为开发者/公司持续产生的价值总和。同样地,我们也会关注一段时间内的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如30天或45天的LTV。
为了更好地理解LTV,我们需要明白另一个指标——每用户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User,简称ARPU)。ARPU表示的是一段时间内,平均每个用户的收益贡献。其计算方式为ARPU = 总收入 / 总活跃用户。例如,某App一个月的总收入为$100,000,月活跃用户数为2,000,000,那么该App的这段时间的ARPU为$100,000 / 2,000,000 = $0.05。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介绍了用户生命周期(LT)和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实际上,当这两个指标结合在一起时,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就变得清晰可见了。
简单来说,一段时间内的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就是这段时间内用户会使用产品的天数乘以单用户平均收入。继续之前的例子,如果该App 30天内的LT为14天,ARPU为$0.05,那么用户的LTV就是$14 x $0.05 = $0.7。
从某种意义上说,LTV是一个综合评价产品价值的指标。如果我们将产品价值划分为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那么LTV就是能够客观衡量这两种价值的指标。因为它包含了LT和ARPU两个子指标:前者衡量产品的黏性;后者评估变现效率。
当我们想要判断产品新功能是否对产品有正向影响时,LTV就是一个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指标。对于需要通过市场投放获取用户的App来说,LTV也至关重要。我们常常会将LTV与CAC(用户获取成本)进行对比来评估产品的投放是否值得。
当LTV大于CAC时我们认为产品投放是有回报的;而当LTV小于CAC时我们就需要提升产品的价值通过提高留存率或提升ARPU等方式。
最后要记住的是:虽然LTV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但它并不能完全相信它所显示的结果而需要结合其他数据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