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代表,其生产流程繁复、技术要求严格,同时用工众多、利润相对微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不仅要追求产品质量的提升,更需注重节能降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下是我们公司所采取的一些措施的详细介绍。
管理创新,优化用工结构
我们通过兼并、整合和带教的方式,对机构进行精简。推动办公自动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无效及重复劳动。例如,直接将落下的粗纱挂至备用吊锭或运转吊锭上,以减少中间环节的劳动力投入。我们实施设备包干到人,改善用工环境,并通过精细化定额定编,确保员工满负荷工作,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提升设备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例如,采用清梳联技术省去成卷步骤,细络联技术则能减少落纱工的数量。细纱与络筒之间的用工得以省去,一般细纱机则采用自动集体落纱或智能落纱小车,以实现用工的节约。
我们鼓励操作方法的创新,简化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例如,在细纱接头过程中,采用“套接法”替代“顶管接法”,以降低技术难度。利用络筒机上的电子清纱装置清除接头处的疵点,缩短接头时间,减少员工培训时间,并增加工人看台数量,从而减少用工。
电力优化,峰谷用电策略
我们开始着手对高能耗环节进行改造。通过分析、论证和改造,我们力求在细纱集中吸风、细纱断头吸棉风机、细纱节能锭子使用、空调系统等方面实现节能。我们将用电指标分解到工段和班组,落实各环节的节能措施,减少粗纱、细纱、络筒空锭空车。我们优化各工艺风量,使用变频调节,避免“大马拉小车”的情况;优化各机速度,实现高产节能。
我们注重性节能,充分利用峰谷平电价差。峰谷差达0.774元/kW·h的电价差异是一项可观的节约收益。我们采取“开足谷时、避开峰时、合理运用平时”的策略,并提高变压器功率因素的节能效果。
原料利用,质优而用
在原料使用方面,我们强调根据质量进行合理利用。认真分析用户订单的质量要求后,我们合理配棉,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且不过剩。我们努力提高各工序的制成率。
具体而言,我们提高原料的使用价值,减少回花并控制各工序的回花率和回丝率。例如,确保清棉成卷合格率达到98%以上;控制梳棉回条、回卷率;粗纱头率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等。我们也注重节约原料成本,严格控制各工序的落棉率。
最后是合理配棉的问题。我们采取工艺优化措施来提高工艺水平的执行能力。
以上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也为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